[清穿]从小佐领到摄政王 第158节(2 / 2)

徐潮笑笑,微微俯首,在德亨耳边小声道:“皇上不会治叶局首的罪,但织染局,他恐怕难以保住了。”

德亨:“有什么话,你不妨直说。”

徐潮示意德亨去看已经堆了一座小山高的沙土粮,对德亨正色道:“老夫素闻德公爷乃急公好义之辈……”

德亨真的没忍住,他“呵呵”了一下。

徐潮这老狐狸,就跟没听见没看到德亨的嘲讽一般,磕巴都不打一下的,继续道:“……今德公爷见如此藏污纳垢之事,定不会视而不见,不如你我联合据奏,向皇上禀明今日之事。”

德亨好奇:“然后呢?”

徐潮:“粮储乃是大事,皇上定会彻查。”

德亨:“然后呢?”

徐潮看着德亨,笑而不语。

德亨撇嘴:“你不会以为,这样就会让那谁收手吧?”

徐潮笑道:“皇上会。”

粮仓的事最后肯定会查到太子头上去,康熙帝不会因此去申饬太子,他会处置了擅动粮仓的奴才,着令补齐粮仓,然后在叶勤和太子之间做好平衡,不伤了宗室臣子的心。

德亨恍然大悟,用手指头指着徐潮道:“老狐狸啊你!”

有粮仓这样大的事情在前头挡着,参叶勤的那一本子自会不了了之,康熙帝也会压着太子,保住叶勤的织染局。

这样,徐潮尽忠职守,及时发现粮仓之失,乃是大功一件,当嘉奖。

粮仓里的粮食有问罪的来补齐,八旗官兵的禄米会照期发下去,徐潮的麻烦解决了。

至于太子这里,太子不会觉着徐潮这个汉臣会胆大到敢向皇上参他,他只会以为是叶勤胁迫着徐潮上奏,将之当成是叶勤的反击。

太子的眼睛都盯在叶勤身上,徐潮自己,自是事了拂衣去。今日他叫住德亨的目的,就算是达到了。

既保住了粮仓,又保住了自己,还保住了叶勤的织染局,这个徐潮,就像他自己说的,没白在宦海浮沉了三十年。

徐潮半点没有得意之色,他苦笑道:“老夫更希望,今天的事儿没有发生。”

德亨被他这句沉重且心酸的话给弄的沉默不语,因为他不知道如何作答。

良久,徐潮打起精神来,故作轻松笑问道:“德公爷可是考虑好了?”

德亨道:“你都打算至此了,我似乎也没有拒绝的理由。”

徐潮轻轻一笑,拍马屁道:“老夫就知道,德公爷是急公好义之辈。”

德亨觑了他一眼,淡淡道:“你这在大街上逮矛盾的爱好,以后戒了吧,别人可没我这样好性儿。”

徐潮收敛了笑容,微叹道:“实不相瞒,若不是您,老夫一定不会开这个口的。”

德亨:“难道是因为我看着好欺负吗?”

徐潮:“都说了,老夫是看您是急公好义之辈……”

德亨打断他,道:“这种话就不用说了,我虽为国公爵,然并未参政,我会让佐领巴音出面,文墨方面,就由徐尚书出力了。”

徐潮躬身礼道:“应当的。”

德亨不想再继续待了,他转身离开,走了两步,复又回来,不放心的问徐潮道:“你不会还有什么算计没跟我说吧?”

面对德亨的不确定,徐潮只道:“老夫保证,不会算计德公爷什么。”

德亨狐疑问道:“真的?”

徐潮再次保证道:“真的。”

德亨:“……暂且信你一次。”

目前看来,徐潮是个能做事的户部尚书,海关、粮仓都是国之重器,德亨希望有这样负责的人掌户部。

至于心眼子多到跟筛子一样,呵,他要是心眼子不多,也不能坐稳尚书位子四年。

看看其他部的尚书吧,不管是满还是汉,尤其是满尚书,差不多一年一换,顶多两年一调动,能一任好几年都不动一下的,寥寥。

徐潮,一任就是四年。

今年,就是第五年了呢。

康熙帝信任他,如果他不是负责又清廉,康熙帝不会让他掌这么多年的国库的。

这可是国库。守着国库的大门,徐潮居然一点都不动心,没有伸手去拿,他定是一个心有坚持的人。

对这样的人,德亨是钦佩的。

德亨回府没多久,叶勤就回府了,他苦大仇深对儿子道:“今日皇上召我去御书房说话,给我看了好些个折子,都是参我的……”

德亨:“……皇上看着如何?”

叶勤轻叹道:“皇上能给我看这些折子,自然是相信我的,但还需要上折自辩。”

德亨:“阿玛,您可以去请教一下户部尚书徐潮。”

叶勤差点蹦起来:“他?那老匹夫!”又疑惑:“你怎么知道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