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从小佐领到摄政王 第236节(1 / 2)
伊凡连忙解释道:“我们完全没有冒犯的意思,哦,德亨,我的大公朋友,您难道没有跟你们尊贵的皇帝陛下替我们解释吗?”
德亨轻咳一声,似是一个信号一般,康熙帝起身,在梁九功和赵昌的伺候下起身出去了,伊凡面色更加惶恐了,莱蒙科夫也有些不知所措。
明明刚才还好好的。
德亨让两人稍安勿躁,德亨马奇和马尔汉这些陪侍大臣们都走完了,他才跟两人透露道:“其实,康熙皇帝有些拿不准要怎么处理你们那些火器。”
伊凡脱口而出道:“我们可以将那些火器当做此次出使的礼物送与康熙皇帝,请求他的原谅。哦,希望他能收下,德亨,不瞒你说,我们国家的火枪是最新款的,不输欧洲其他强国。”
德亨:……
我还没开始发挥呢,你是不是太沉不住气了?
德亨点头,道:“实际上,不妨告诉你,我们国家并不缺火枪装备军队,你们的火枪确实设计很新颖,但老实说,火枪嘛,不管是什么样式的,只要能杀敌就行了,我得说,我们的鸟枪,威力上完全不输你们的火枪,你们这些火枪,我们得到了,也只能装点康熙皇帝的收藏室。”
又笑道:“你们那些火枪对我们其实没什么用处,毕竟只有两百来把,不够装备我们皇帝一支亲卫队的。”
伊凡皱眉:“那要怎么办呢?哦,德亨,你得帮我,我请求你。”
伊凡都这么情真意切了,德亨就道:“皇帝对几支火枪不感兴趣,但我很感兴趣,我想要一支装备了这种样式火枪的护卫队,你是知道的,我不缺钱,不缺铁,也不缺属民,只缺造火枪的人。”
德亨似笑非笑的看着伊凡,他的暗示已经很明显了。
他需要生金蛋的母鸡,金蛋他有,完全可以代替,但要是能源源不断生下金蛋的母鸡,那就是另一种情形了。
对一位大公蓄养私军这种事情,伊凡见的不要太多,甚至如果哪位大公没有自己的卫队和私军,伊凡都要暗自鄙视这位大公有名无实了。
伊凡并没有发现两人全程都是用俄罗斯语交谈这一个异常,如果发现了,他也以为德亨是在练习用俄罗斯语交流,他让德亨稍等,他去和莱蒙科夫商议。
一墙(其实是紫檀木百宝阁)之隔,席文毓贴着耳朵仔细听德亨和伊凡的谈话,见告一段落,就悄无声息的回到康熙帝这里,一五一十的将德亨和伊凡的谈话翻译给康熙帝听。
其实有些单词席文毓并没有听懂,正经他也没学过几天俄罗斯语,但德亨话说的很慢,也尽量用萨日格他们学过的单词表述意思,诸如“护卫队”“不缺钱”“不缺人”这样的话席文毓是听懂了,结合语境翻译就简单多了。
康熙帝点头,表示知道了,席文毓在旁静立,康熙帝好似是无聊了,闲谈一般问他一些籍贯、师承之类的寻常话,席文毓心里紧张的要死,面上倒是答的简洁又清楚。
康熙帝面上看不出是不是满意,但开始考教他的文章做的怎么样了,中途伊凡和莱蒙科夫商量完了,他又被康熙帝派去听墙角。
要是一般人,心理早就承受不住这种高压高强度的脑力工作了,但席文毓此时靠着本能,完全展现了他作为学霸超人的一面,不管康熙帝问他什么,他都能立即作答,不管康熙让他做什么,他都完全不打磕绊的做来。
博闻强识,说的就是他这样的。
康熙帝对马奇道:“此人可用。”
马奇立即恭维道:“皇上慧眼识英,我等钦服。”
康熙帝并没有被恭维到,他严肃道:“先让他入内阁行走,你务必严加考察,看是否有抬旗的可能。”
马奇躬身道:“奴才领旨。”
马奇是在初步考察过席文毓,他没有学派、门第,完全是靠着自己的天赋和努力一路考上来的,才这么看好他的。
没有学派,就意味着没有受到师长学术派别和某些思想的影响,要知道,在朝廷尤其是在地方任职的这些汉官,表面上做着大清的官儿,思想主张其实是反清的。
要不然,康熙帝也不会有每次下江南都会“拉拢”江南学子一说了。
“拉拢”这个词,本身就说明了立场的“对立”,若是统一立场,就不存在拉拢了。
席文毓没有派别,那就不会受到这些隐形的反清思想的熏陶,用他就不会有隐患。
而且,经过考察之后,他会抬旗,这就是彻底被满清朝廷当做自己人的意思。
至于门第,就是说席文毓投靠到了某个王府、勋贵、大臣门下,看席文毓都混到为了吃免费午餐主动学习洋文的份儿上了,他自然也是没有门第的。
有门第的,都是有钱粮上面供养的。
席文毓是一匹才华横溢天赋超然的独狼,马奇就是看中了他这一点,才将之推荐给康熙帝的。
这边,伊凡和莱蒙科夫推荐了一位叫做安德洛尼克的铁匠,他在俄罗斯,就是在彼得亲手建立的兵工厂里面服役的一名打铁匠。
德亨奇怪:“你们商队出行居然还会带着铁匠?”
伊凡理所当然道:“亲爱的朋友,我们会在路上行走差不多一年的时间才会来到东方,在路上,你会遇到任何一种你想象不到的情况,实际上,我们不仅带了铁匠,还带了厨子、养马夫、纺织匠……”
德亨惊呼道:“你们还带了纺织工?天呢,我还没见过别国的纺织工呢,不如让他和我们国家的纺织工比一比技艺如何?”
“我猜,他在我们国家的纺织工面前,一定会输的一塌糊涂。”
伊凡心下好笑不已,同时对德亨的戒备减弱几分,德亨虽然是尊贵的手握权势的大公,但他毕竟年纪还小,只愿意在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下功夫,这个纺织工明显比铁匠更吸引他的注意力,看来,他要求用他们国家的火枪装备一支护卫队,也只是“权利动物”说一说而已。
我看到了,我就要拥有,伊凡很明白这种唯我独尊的脾气。
哦,几乎全欧洲的皇帝、女王和掌握国家命运的大公们都有这个坏毛病。
显然德亨也不例外。
既然已经谈妥了,让德亨“满意”了,德亨让伊凡他们先等着,他去说服他们国家的康熙皇帝。
果然,大约十五分钟之后,康熙皇帝再次在一座藏满了书籍的宫殿里召见了他们。
不知道德亨是怎么跟他说的,康熙帝的面色又重新恢复了和蔼可亲,他亲笔签下了一封国书,盖上印玺,装进一个信封,然后用蜡油和火漆封好,放在桌子上,德亨拿起他,交给莱蒙科夫。
康熙帝道:“这是朕给你们彼得皇帝的国书,也请他问候朕安。”
德亨翻译给两人听。
莱蒙科夫双手捧着信封,和伊凡一起行了跪拜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