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从小佐领到摄政王 第332节(2 / 2)
胤禛听的连连点头,道:“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借鸡生蛋,以利引诱外洋来船主动运来我们需要的米和银。”
德亨点头,但,他着重强调道:“此法虽可解燃眉之急,但不能以此为基,否则,岂不是将自己的米、银相关的国家、民生命运交付到外洋人手中。所以,最关键且重要的,还是要建我们自己的船厂,培养自己的海军。”
“有了自己的海船和海军,我们就可以占据东洋、南洋众多岛屿,多开几个海关,这海关税,不就源源不断的来了?”
德亨再道:“占据那些海岛之后,细心经营岛上物产,不管是运送至内陆,还是出口至荷兰、英国、法国等欧洲,又是一项不菲的收入。”
“另外,大舅告诉我,就目前来说,橡胶树苗只能在多雨、炎热、肥沃的土地上栽植,就跟干旱的山西黄土高地种不出水稻一样,而南洋诸岛,差不多都是这样的土地,若是我们想培育橡胶树苗,获得更多的橡胶,这些海岛,就不能舍弃。”
胤禛摇头叹道:“你说的轻巧,南洋到底什么样子,海岛又分布在哪里,咱们从何得知。”
德亨立即道:“所以说,要有一个能做事、知道要做什么事的人去亲眼看一看啊,你看这个人,不是非我莫属吗?”
这回胤禛没有立即拒绝,而是思考了一回,仍旧摇头道:“你人小,不知道,台湾府、琼州府这些地方,曾经是南明的盘据地,就算是现在,那里的百姓仍旧沿用前明衣冠,而不是皈依正统……”
德亨真的有很一本正经的在听,也有很认真的和胤禛商讨他去南洋的可能性,但当胤禛说到“皈依正统”这四个字的时候,他还是不受控制的嘴角剧烈抽搐了一下。
这得是多大的脸,才能说出满清是“正统”这样的话啊。
好在,胤禛说这话的时候,正在垂眸看手里的茶盏,没在他的脸上,所以,德亨这不受控制出现的异样,被他很快掩盖过去了。
胤禛还在道:“……你去了,若是被个海匪拉下了海,有死无生。”
行了,总算是明白了,为什么康熙帝南巡,最远,只到钱塘江,再往南,就没有了。
是因为没有运河了吗?
不会是不敢吧。
德亨是不愿意这样恶意揣度康熙帝的,但有胤禛这句“正统”在前,也让他忍不住的这样想了。
德亨道:“在琼州府我们是有八旗驻军的,我从京中,多带人过去,安全是能保无虞。而且,我是宗室子弟,是奉皇命去的,那里的人不敢拿我怎么样的。”
胤禛还是摇头道:“狂悖水匪可不管你是谁,下了水,找个海岛一躲,你死了,可真就是白死了。”
德亨:你吓唬我呢?
不过,胤禛这话说的,也不无道理。
德亨故作发愁道:“那,这借鸡生蛋的事儿,要派谁去做呢?”
胤禛:……
胤禛似笑非笑的看着德亨,道:“八字还没有一撇呢,你张口就要派人去,谁允许了?”
德亨:……
看他吃瘪,胤禛心中愉悦不少。一整天了,从他入畅春园开始,就明里暗里的受这小子“摆布”,现在总算掰回一局,滋味儿不是一般的好。
最后,胤禛道:“这事儿得先看皇上的意思……”见德亨开始打哈欠了,就道,“今日就说到这里,我归拢一下,看如何应对皇上的提问。你先去安置吧。”
德亨打了个大大的哈欠,虽然身体困了,但脑子还清醒的很。不过,他也知道过犹不及的道理,就道:“儿子先下去了,阿玛您也早些安歇。”
胤禛:“嗯。苏培盛,好生送你小爷回房。”
苏培盛:“嗻。”
走在银辉满地的小路上,德亨长长叹了口气。
提着灯笼给他照明的苏培盛听见,不由问道:“小爷儿,您怎么了这是?”
德亨:“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太白真会写诗。”
苏培盛笑了起来,说道:“原来是小爷诗兴大发了呵呵呵。”
跟在他身后的一群小太监也赔笑起来,直笑的德亨身体发僵。
在这样寂静的夜晚,小太监尖细的笑声从四面八方传来,着实渗人的很,就算德亨胆子大,也不由激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德亨加快了脚步,道:“快些走吧,我可是要困死了。”
德亨不知道的是,他走之后,胤禛熬了个通宵,将今日和德亨所论之事全都梳理了一遍,又添补了一些他临时想到的漏洞和引出来的新问题,点上红点,以做疑问标记。
晨曦初露,德亨生物钟自动醒来,他照常起身洗漱练武点菜做功课,等六点了,德亨去给胤禛请安,结果,看到了一个挂着俩黑眼圈眼睛通红精神萎靡的四大爷。
德亨大惊,要不是知道胤禛为人,德亨还以为他一夜七次郎去了呢。
德亨问同样熬的跟块风干的腊肉似的苏培盛,道:“你们主仆,不会是一宿没睡吧?”
看着精神奕奕的德亨,苏培盛努力打起精神来,颤颤道:“奴才陪了主子爷一个通宵。”
德亨:“……这样怎么行,您怎么不多劝着些?”
苏培盛欲哭无泪:“主子爷岂是听劝的?”
德亨沉默,这话,着实是苏培盛经验之谈了,听着就心酸的很。
“你们在外头嘀咕什么呢?”屋内,胤禛有气无力的问道。
德亨忙掀帘子进去,给盘腿坐在炕上的胤禛行了一个请安礼:“给王爷请安。”
胤禛:“哼。”
德亨立即改口:“给阿玛请安,阿玛吉祥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