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从小佐领到摄政王 第411节(2 / 2)
德亨随口道:“没来得及铩羽而归,被我全部歼灭了,一条小船都没留下。”
务尔登:……
务尔登向德亨那边凑了凑,神秘兮兮打听道:“这么说,你是一定要将南海的洋人都赶走了?”
德亨倒是不介意说出自己的目的,他道:“我不是将他们赶走,是给他们重新设关卡,关卡以内的海域,是禁海,不能轻易过来,这是规矩。”
务尔登连连叹道:“这是你定的规矩,粤海关那些吃的脑满肠肥的家伙们,恐怕要不乐意了。”
德亨:“他们要是有意,可以去我划的新地盘上任。”
务尔登抹了把脑后脖颈上的细汗,摇头道:“这里就已经够热了,再向南,还指不定怎么热呢,一般人可轻易受不了这个苦,他们恐怕不会乐意。”
德亨无所谓道:“不乐意就算了。”
务尔登皱眉:“你要是一刀切,手段是不是太烈了些?小心他们反扑,引火上身。”
德亨冷笑道:“他们要是不老实,我正好一锅给端了,挑食儿,干脆连饭都不要吃了。”他正缺养军费用呢,再没有比抄家更发财的买卖了。
商人眼中只有利益,没有国界,□□/越这些大商贾,多有为富不仁之辈,但凡他们能将所赚资财用在当地民生建设上稍许,德亨都敬佩他们的品格。
但据德亨所知,这些大小商人,在当地,除了剥削,并没有回馈。
这样的话,那德亨动手,就不用手软,不用顾忌了。
务尔登咽了咽口水,明白大侄子话里的意思是,他在粤海关早有布局,并不怕那些地头蛇们搞事情。
但务尔登还是提醒道:“兔子搏鹰,亦有胜算,蚂蚁搏象,听着可笑,但若是小小蚂蚁从眼、鼻、耳入,大象亦奈何不得,侄儿,对他们,你可得小心再小心,不可轻忽大意了。”
德亨笑道:“二叔说的我都记下了,会全力以赴,省的在阴沟里翻了船。”
务尔登笑道:“你能心中有数就好。”
德亨道:“二弟又去巡视橡胶园去了?”
务尔登叹气:“是啊,整天闲不住,大热天的,还总是往外跑。”
德亨赞道:“二弟这样,不比斗鸡走狗的好,二叔怎么反而嫌弃上了?”
务尔登挑眉笑了起来,道:“你这样一说,还真是。”
嘴上说着“还真是”,其实心里得意的很呐哈哈……
第281章
德亨说的到务尔登这里打秋风, 就是带着他手底下六七百号人,在务尔登这里白吃白喝好几天,然后修缮好船只, 给两只铁家伙装好煤,满载对岸雷州半岛的大西瓜回屯门港。
雷州半岛和海南岛都非常适合种植大西瓜,雷州半岛是春夏两季种植,海南岛正好相反, 是秋冬两季种植,这琼州海峡两岸两个地域互为补充,可供一年四季大西瓜不断货。
为了能够将这两地、尤其是海南岛的反季节大西瓜卖出去,德亨连年冬日往京上贡,将这海南岛的大西瓜硬生生变为贡品,然后打着贡品的名头,在冬这一季卖出了天价。
还供不应求,赚取的利润, 和夏季卖冰也不相上下。
夏季西瓜也就是寻常瓜果, 不值钱,但运回去自家吃, 也能省了一回运费不是。
再者,德亨运回的这些西瓜,除了从雷州百姓手里收购的,其他的算是他的私产,是在橡胶园里间种的。
橡胶原产地是美洲,具体来说, 是南美洲的热带雨林, 不管是在雷州, 还是在海南岛, 都是外来物种。
外来物种,要么很容易种活,然后泛滥成灾,因为没有天敌,要么,就像橡胶树一样,生长条件非常苛刻,如果不精心培育,就算环境适合,短时间内,也很难成气候。
这个短时间,是以十年为单位算的。
从大舅福顺任雷州总兵时候,就在为德亨寻找橡胶树,后来听葡萄牙人说过类似的树种后,就等了一年,才从葡萄牙人手上得到了一些橡胶树苗,最后成活的,都不超过十棵。
就这样,先是树苗,一年一年从南美洲往雷州港运,后来是种子,有了种子之后,要培育发芽,移栽之后还要精心护养和做筛选。
因为是新物种,到底适合什么样的环境才能茁壮成长,这些都要经过一轮一轮的试错之后,才能找到最佳培育方案。
就这么磕磕绊绊的,十多年过去了,也才摸索出大体的种植经验,编成册子,送往京城徐元正手中,纳入农书之册。
就算这样,这农书中记载的关于橡胶树的篇章,也是不全的。
橡胶树生命漫长,如果不割胶,能生长一甲子,若是长成后,年年割胶,也能活三四十年。
而且,橡胶树龄七年可以割胶,割胶量要严格控制,以少为宜,幼龄期是十四年,过了幼龄期后,才是橡胶树产胶旺盛期。
在这十四年中,一座橡胶园,基本上是没有经济产出的,就算有,也收益甚微,就算是土财主,那也经不住这样大体量的前期投入。
所以,在橡胶树还未长成、林下光照充足时候,间种西瓜,就可作为短期增收手段,哺育橡胶园。
说是橡胶园,听着好像很大的样子,其实直到现在,成规模的橡胶树,还都是小苗苗,能长到割胶的,大多都是树龄六七年的幼龄树,只有极少数几颗,树龄已经达到十年。
也只有近两年以来,德亨才见到大量的天然橡胶,经过各种加工后,分派下去,仍旧少的可怜。
大头是蒸汽轮船和蒸汽……拖拉机。
经过十几年不计投入的培养,第一批跟随德亨学习、成长的学生,已经成为他手下研发科学技术的中坚力量,后续加入的也已经长成青壮骨干,现如今,更加有以万计量的青少年在加紧学习成材。
有了这些精心培育的科研人才,德亨手下能研究的项目与日俱增,包括且不限于炼钢、合金、蒸汽机、轮船、火车、坦克、火炮、火枪、橡胶种植与利用、医药化学(专攻青霉素)、电磁感应(发电)、良种培育、山林开发、石油、天然气开发与利用、内燃机等等等等,种类更是在不断的细化和延伸……
养这样一棵大树不断分叉的研发团队,投入不比养一支军队的投入少,且是不见效益的无底洞似的投入,像是发电机和内燃机目前更是只有一个概念,纵然前景远大,要想实现……
德亨都不知道他有生之年能不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