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从小佐领到摄政王 第430节(1 / 2)
德亨似笑非笑的看着他,就听他说些冠冕堂皇的吹捧之语,心里并未有高人一等的优越感。
以及,李鼎这态度十分的不对。
过于殷勤了。
到了弯角处,有纤夫沉默拉船,让楼船转弯。
德亨静静的看着赤裸上身,身背腕粗麻绳,如老牛一般俯身拉纤的纤夫们,耳朵边琴瑟琵琶雅乐渐渐远去,眼睛里五彩缤纷的绸缎渐渐淡化,他身如升云端,看着脚下沉默的苦难。
“德公爷,德公爷……”
德亨回过神来,是李鼎在唤他。
德亨:“什么事?”
李鼎见德亨神思不属的,恐是累了,就道:“已经到岸了,请您移步,随奴才去歇息。”
德亨一看,果然,楼船已经停下来了,众人都在看着他,等他行动。
德亨在李鼎的指引下下船,在码头登岸,沿着栈桥向前走,前面岸上是轿子。
上轿前,德亨眼尖的发现,堤岸青石根下似有米粒,德亨住脚,走过去,蹲身,手指头一一捏起,在掌心攒了一小把,查看,果然是米粒。
粒长饱满,是暹罗国米。
李鼎在德亨住脚,并寻着视线朝青石堤岸看去,发现米粒之后,就面色一变,等见德亨抬脚向那里走,本能要伸手开口阻止,却是有一把半开窍的长刀架在了他的脖子上。
是陶牛牛。
芳冰跟上德亨护卫,陶牛牛面向李鼎和李鼎身后所有官员士绅,眼带警告。
他出刀,可不会顾忌你是什么样的身份。
德亨抛了抛手心里这已经发潮发软沾了泥泞的二三十粒暹罗国米,转过身来,看到对峙之景,不由笑道:“牛牛,不可无礼。”
陶牛牛冷哼一声,退后两步,站到了德亨身侧,只是,刀仍旧是保持半出鞘状态。
德亨向李鼎送了送手心里的米,如话家常一般问道:“这是粮运码头吗?”
李鼎打叠起笑脸,道:“这是客、货两用的码头,白天走客,夜晚行货,两不耽误。这些米粒,恐怕是搬运时,粮袋有破损,洒落的,德公爷真乃火眼金睛,这都被您看到了。”
德亨啧啧称道:“杭州真乃鱼米天堂,这样饱满的米,别说是洒落在青石板上了,就是洒落在泥水里,恐也会被人珍惜的捡拾起来,吞入腹中。不像这些,洒落在地,任由霉烂,无人问津。”
李鼎脸上皮肉跳了跳,打哈哈道:“许是夜里天黑,洒扫的没看见,给扫到夹缝中,遗漏了。”
德亨点头:“想来也是如此,可惜了了,这样的好米。”
李鼎:……
德亨将这一小把米装入荷包,道:“走吧。”
李鼎问德亨欲下榻何处,德亨表示,都听李鼎的,李鼎便安排德亨入住李氏别苑,闹中取静,乃杭州城内数一数二的园林。
一路走来,行人无不暂避,商铺关闭,不见摊贩,更遑论乞丐,青天白日之下,所见竟是静悄悄的,不闻一处喧哗,不闻一声犬吠……
这是提前净街了。
等轿子停下,到了李鼎所说的别苑,德亨下轿,便见闽浙总督觉罗满保、浙江巡抚屠沂、李煦三人,已经带着杭州官员,浩浩荡荡的列驾迎接了。
觉罗满保行平礼,屠沂行臣子礼,李煦,跪拜叩头,行奴才礼。
德亨和觉罗满保寒暄:“老大人,您一向可好啊?”
觉罗满保挺着大肚子哈哈大笑,道:“好,好,都好!小德亨啊小德亨,咱们有多少年未见了?”
觉罗满保,正蓝旗第一参领第二佐领的佐领,同住牛角湾,算是一条胡同分住两头的邻居。
以前没甚交情,只在堂子、紫禁城这样祭祀、上朝的场合打过照面。
虽然不熟,但见面,天然亲切三分。
更遑论这是在外,算是他乡遇故知了。
德亨算了算,道:“少说也得有七八年了吧。”
觉罗满保:“那可得有些年头了,瞧瞧,从风华少年,长成顶天立地的大小伙子了,走走,快里面请,老夫已经为你备下酒宴,接风洗尘。”
德亨向巡抚屠沂点头,没看李煦一眼,在觉罗满保的陪同下,去赴酒宴。
像是汪贤增这样的商总和士绅,是没有资格入正席的,只得在偏厅落座。
李鼎落后几步,向李煦禀告道:“父亲,德公爷在堤岸上捡到了几粒米。”
李煦眉头一皱:“怎么如此不小心?”
李鼎擦了擦额头上的汗,道:“是匆忙间,洒扫的没收拾干净,不过几粒米而已,不打紧吧?”
李煦摇头:“这位主儿可不比旁人,他是如何反应,你细细说与我听。”
李鼎从德亨说的话,说话的语气,面上的态度,以及陶牛牛和芳冰这些贴身跟随的人都详细的、不加私人感情的陈述了一遍。
李煦背着手踱步几下,道:“他这次突然来杭州,恐怕另有目的。”
跟在福州上岸暂停逗留一样,德亨给出的说法是,他要回福山,路过岸口,上岸补给,顺便游玩一番。
德亨是海运总督,杭州是浙江海关总口,也属于他管辖范围之内,他来杭州看看,算是履职尽责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