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从小佐领到摄政王 第519节(2 / 2)
这不,佟府和安王府两座大山倒了,这北京内城,一下子多出来多少间房舍啊,其中不乏一些或轩阔、或小巧、或富丽、或雅致的小宅院,这可不是中底层旗民的福音了?
虽然这些新空出来的宅院都归了内务府,但内务府总不能白放在那里落灰,然后让好好的房子破败了吧。所以,内务府会出售、甚至是拍卖这些房舍。
正阳门内的老少爷们街坊们那个急啊。
好宅子不等人,那是要用抢的!
他们这一批是最需要这些宅子的人,可是,拆迁款迟迟落不下来。京城居,大不易,他们当中,少有能一下子拿出这么多银子,去买佟府和安王府流出来的好宅子的。
因为好宅子就是好宅子,它贵啊!
但若是拆迁款到手,这是一笔大进项,他们就可以用这一笔大进项,去换一个超出他们能力范围之内的好宅子。
这可是要传家、要作为祖宅的宅子,结果现在只能干瞪眼,干着急,你说气不气人!
他们急的着急上火,日日去找各自佐领诉苦,要佐领带领他们去找旗主,然后让旗主去找三王爷要拆迁款。
还有人想去找德亨帮忙做主,可惜,定王府一家都住在毓庆宫,他们有那个心,没那个胆子去闯宫。
国公府的叶勤老爷倒是时常出来转悠,可这是个万事不理的主儿,你说给他听,他倒是能替你着急,可着急完了,人家就走了。
打点也不管用,人家有个亲王儿子,有个位比亲王的公主女儿,人家根本看不上你那点子孝敬。
嗐,抓瞎!
德亨:你们看,谁说住毓庆宫不好的?这不好处多多嘛嘻嘻。
所以,还是要去找三王爷,事儿是他应下的,不找他找谁。
图书馆选址在正阳门内,棋盘街以外,具体来说,是在西路镶蓝旗内的大半个头甲巷,和二甲巷一个边儿,其中汉军旗占三分之二,满洲旗占了三分之一,蒙古旗,占了个零头。
可巧了,果郡王允礼新上任,管理镶蓝旗汉军都统,得嘞,咱们找不到定亲王,咱们就去找您啦,果郡王。
果郡王允礼,是不敢去找允址要钱的,更不敢拿这事儿去找雍正帝,所以,他逃了。他还是右翼前锋统领,他跑去圆明园练军去了。
允礼逃了,都统也装瞎充楞,四处躲藏,往下一级参领和佐领,没法子,能写奏折的就写奏折,没有写奏折资格的,就四处托关系找门道,务必要将这件事到达天听。
拆迁也关系着他们的切身利益呢。
结果,折子是奏上去了,没音信了,眼看着房子一天比一天少,这些旗人就集结起来,找上了允址的府门去。
允址那个气啊!
一面让府兵护好大门,一面去步兵衙门报案,另一方面,召集府内幕僚们,想个妥帖的法子出来,解决眼下的困局。
结果,人是叫来了,个个儿都成了锯了嘴的葫芦,一屋子人寻摸不出半个法子来。
有那被问着的,就说:“咱们都听王爷的。”
还有破罐子破摔的,说什么:“左右闹不出什么大事儿来,让他们闹去。”
听听,这就是他手下以读圣贤书为己任的读书人说出来的话!
好在,步兵衙门的人来的很快,将闹事的旗人给驱散了,但这件事到底到达了天听,皇帝下旨训斥了诚亲王“办事不利”,却是没说,他们的拆迁款要怎么办。
旗人们无法,只得垂头丧气的另寻他法。
比如,借贷?
德亨也在赎买和购买内城多出来的房子。
所谓的赎买,就是用钱,赎回原本是自己的东西。
德亨是为自己手下的部分旗人赎买,被没入内务府的,原本是安王府的房子。
安王府第一代安亲王,也就是岳乐,一路征战,从贝勒、郡王、一直到亲王,属下、门人、奴才、佐领等是呈指数级增长的。
那会子还是顺治朝,内城胡同房舍还很宽裕,他围着自己的王府,不仅占用了周边旗房,他还将一些破损的、倾塌的、属于其他街区的房子,全部推倒重建,然后分给自己属下、佐领领属们居住。
慢慢形成了如今的王府大街格局。
除了安王府周边房舍,在内城城门内外,以及南城,也有不少安王府产业。
康熙朝时,康熙帝就跟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的往下剥安王府势力。
就说德亨从小到大这二十年,康熙帝就夺了安王府两个半的佐领给他,德亨自然都是笑纳了。
比如雅各布,最初只是安王府辖下佐领中一个小小前锋兵,他所在佐领一朝归了德亨,德亨从这个佐领中选拔自己的贴身近卫,雅各布因为勇武中选,成为了德亨的近卫首领。离开德亨后,他开始飞跃式的高升,一路升至镶黄旗满洲副都统,就在上个月,已经晋升正黄旗汉军都统。
雅各布只是出身安王府的一个个例,德亨手下中,很有一批中高层干部,也出身自安王府。
这一点没得说的,安王府出来的人,不管是文化水平还是自身素质,普遍要比其他旗人高,有人才,德亨自是没有不用的道理。
那么,问题来了,安王府倒了,安王府曾经所有的土地、房舍,都被收没进内务府,但德亨的手下和佐领领属们,还一直住着安王府的房子呢。
他总不能让手下没房子住吧?就是搬家,也得先寻摸新房子呢?
所以,德亨近水楼台先得月,自己掏钱包,赎买手下所住房舍同时,还大批量购买所有能买到的旗房,自然也包括佟府所在的那些胡同。
不是为了私有,而是他手下成家的成家,立业的立业,繁衍生息,他要给他们分房子。
最好能调换在一起,便于集中管理同时,也能资源共享。
将房舍都集中在一起,德亨就可以对这些房子进行重新规划,或推倒重建,或修葺加盖,使之成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