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从小佐领到摄政王 第527节(2 / 2)

周昌言乃是术士,术士以言惑众,惹人生厌,没人替他说话。他自己也知道自己的处境,所以,捉拿之后,他就什么都招了,且是顺着雍正帝想要的意思,将该说的不该说的,都说了。

至于陈梦雷,他乃是康熙十九年的进士,现有著作《古今图书汇编》流传,在文人中十分的有名气。

所以,朝中文人如张廷枢等,都在保他。

保不保的,和德亨建图书馆没多大关系。

陈梦雷那部六汇编、三十二典、六千一百零九部、一万卷的、约一亿六千万字的《古今图书汇编》,原本就在武英殿,早就不知道刊印了多少次了。

文人的事情交给文人去做,德亨任命已经下来,他要走马上任,拆迁北京城了。

没错,现在不光是拆迁正阳门内镶蓝旗的部分房舍建图书馆了,是要整个修整宣武门、正阳门、崇文门内外这一片的地下水道系统。

为什么要先修这一片呢,因为这一片有水源,依照就近而远的原则,得天独厚。

正阳门外有正阳桥,桥下就是护城河,乃是元朝建都城时所挖,是通惠河的西段。

元朝时,此护城河船来船往,乃是漕运的终点。

到了本朝,这护城河有另一个名字,叫前三门河。

前三门,就是宣武门、正阳门、崇文门了。

崇文门外最大的福源碓房,舂米所用水力,就来自前三门河。

福源碓房,正是二十年前,德亨的大舅福顺所建,这碓房里面,还有德亨家的分红呢。

通惠河的源头就在昌平白浮泉,汇聚西山支流,流入昆明湖,分流畅春园,主流入皇城积水潭,最后走前三门河,在城外形成通惠河。

也就是说,前三门河,给内城、外城供水同时,周边的污水、垃圾等,也都排入此河。

当然,工部是有每年疏浚的,毕竟是京城水源之一嘛,但怎么说呢,在前三门河失去了漕运的功能后,这条河,越发的窄而浅了。

现在,德亨就是要趁着冬日,重新疏通、铺设这一片的下水道系统,将三门河彻底清理一遍,不说恢复往日的漕运功能,至少要建设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等疏浚完,德亨都可以想象,白堤、绿柳、石板横道、人形如织,两岸茶楼、商铺林立的热闹场面了。

干净、整洁、雅致、奢华,会成为这里新的代名词。

德亨亲自去拜访工部老尚书王顼龄,请他介绍一位水利、工程方面有真本事的人给他,结果,老尚书当即表示,他要重新出山,亲自操刀,疏浚三门河。

啊这,德亨自然是千恩万谢。

出了门之后,德亨就悄悄去找徐元正,让他帮忙也介绍几个有专业知识的能人,毕竟,老尚书年纪大了,他做总顾问就行了,爬上跑下的活计,就交给年轻人去做吧。

今科士子当中,若是有这方面的人才,不管是中了还是落榜了,都可以聘来干活嘛。

将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德亨的任务是搞钱。

雍正帝要一个崭新的北京城,修城的银子呢?

雍正帝说将每年拨给八旗的二百万两白银给他,由他支配,但这是用来供养八旗兵丁的,不是让他用来修北京城的。

就算德亨要挪用,今年的银子早就发完了,下一次发银,是明年的事情了。

所以,德亨提出,追回的户部欠款归他,用来修北京城。

虽然但是,朝阳门的旗民们都已经等不急了,他们要银子、银子、银子。

所以,德亨要先去搞一大笔银子出来,好给所有人一个定心丸。

他定亲王,跟诚亲王可是不一样的哟。

银子嘛,简单。

一个小型招商会在正阳门外、也就是前门大街的五聚阁悄然召开。

五聚阁是一座环形五角、五层楼阁,木石结构,集茶楼、戏曲、商铺、票行、书肆为一体,是为五聚阁。

因这楼有五层,总高度上不能超过紫禁城高度,楼层又不能太矮,显的逼仄压抑,向上不能,就只能向下了。

所以,最底层,有三分之二是在地下。

五个出入口处,为了避免雨水倒灌,延伸出一大圈高台,和五个台阶。

地面上的人要入地下一层,会先登台阶上高台,然后从高台下台阶,入地下,也可从高台,登台阶直接入二楼。

所以,这个高台,就成了各大戏园子的抢手地。

这不天然的戏台子吗?

额滴个天老爷啊!

当初此楼一投入使用,就轰动整个北京城,引得万人空巷来此观看游玩。

就连康熙帝,耳闻盛名,避暑回京时候,也特地绕过来,看一看这个五聚阁到底是个怎么一回事。

看过之后,御笔一挥,亲书“五聚阁”三个大字,刻成牌匾,悬挂高楼之上。

是不是很有牌面儿?

这个排面儿可不是凭空出现的,是德亨用南海子行宫换来的。

没错,五聚阁是德亨的。设计图是他画的,送去康熙帝首批,然后才开始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