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从小佐领到摄政王 第570节(2 / 2)
弘晖觑着他的神色,问道:“你要去见一见他吗?”
德亨:“去啊,为什么不去。”
弘晖:“你可别听他胡言乱语,将死之人,谁知道他能说出什么来。”
德亨:“你还怕这个?我是不怕的。”
弘晖:“我自是不怕的,你要是愿意去,就去吧。”
允礽倒是没有胡言乱语,他躺在床榻上,眼睛从花开富贵的帐子顶上移开,从下而上看着德亨。
从这个角度看过去,站在榻前的德亨,真高大啊。
以前,他也是这样的赳赳男儿,现在,他只能病体支离的躺在床榻上,只剩瘦骨一堆了。
两人就这么对视着。
德亨看他,就跟看当年弥留的康熙帝一样,此时此刻,父子两个竟然惊奇的相似。
良久,允礽道:“你来了。”
德亨:“……嗯。”
允礽:“孤要去见皇上了,你有什么话要孤带给他吗?”
允礽说的皇上,自然是康熙帝。
德亨想了想,道:“你跟他说,我一切都好。”
允礽:“……好。”
“你退下吧。”
德亨点头,头也不回的走了。
允礽望着他的背影消失,合上了眼睛。
雍正五年九月重阳,废太子允礽薨逝。
天盛帝以太子之礼葬之,复其胤礽名。
第415章
治丧等自有宗人府、内务府、礼部去办理, 接下来除治丧之外首要的一项,是要确定天盛年号钱文式样。
户部宝泉局呈上了方孔圆钱,正面楷书天盛通宝, 背面用满文标识铸造局名,左宝右泉,每文重量约一钱六分,比雍正朝制式钱要重两分, 成色铜六铅四,外缘较宽,穿孔方正,打磨精细。
看着跟艺术品似的。
其实雍正朝的铜钱就比康熙朝的实诚,也更加漂亮,到了新朝,户部干脆加量,瞧着除了比雍正朝的大了一圈, 其他没有什么太大变化。
实在是雍正帝在细节上下功夫无人能及, 再加上大力整治民间私钱、铸造乱局,才有了统一制式的雍正通宝。
雍正通宝在民间很值钱。
其实, 户部完全可以只在正面年号做改动,其他都不用变。
除了户部,中正银行也送上了三种纸币样式。
由小而大,颜色不一,分别是壹元,拾元, 壹佰元。
壹元能换一吊钱, 也就是100文, 拾元就是1000文, 壹佰元是10000文。
纸币是以铜币的价值为标准的,可以和铜钱、银子换算使用。
以目前铜和银的换算方式,一两成色相当的银子可换13吊钱,也就是1300文,换成纸币,就是13元,或者一张拾元+3吊钱。
现在的物价是,一斗米14文,一石米就是140文,就可以用壹元+40文铜钱支付。
纸币和铜币搭配着使用,可以给底层百姓缓冲时间,累积朝廷信用,等日积月累,百姓发现使用纸币的便利时,纸币将慢慢取代铜钱届时,纸币面额的丰富性也可以增加起来。
如此一来,铸造铜钱的火耗,自然也就不存在了。
当然,这个伴随的风险是,朝廷能不能始终如一的保持稳定的信用。
之前雍正帝坚持发行纸币,意图短时间消除火耗,德亨反对点有三:
一是发行的面额不合适。雍正帝打算发行的纸币,壹元只能代十文,意图用纸币短时间内取代百姓通行用的铜钱,老百姓又不是傻的,一张纸就能换我十文钱?皇帝抢钱不是这么个抢法。
德亨将壹元定为100文,那就是给老百姓选择的权利,100以内的交易还是只能用铜钱支付,就给底层小民建立了一个思想安全区域,认为这什么纸币,没有触犯到我手里的铜钱,只要我不使用它,它就威胁不到我。
二是发行的数量不对。德亨建议以收回铜钱和银子的数量,来对冲分批次发行,否则,市场上突然出现大量的纸币,会让物价飞快上涨,钱变的不再值钱。
三是发行方式不对。德亨的想法是,结合养廉银制度,从朝廷官员发放俸禄着手,用纸币给官员发工资,官员带动消费,向低层慢慢渗透。但雍正帝不同意,认为效率太低下了,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将这纸币推行全国。
他想像推行“摊丁入亩”政策一般,强硬推行。
雍正帝是皇帝,德亨胳膊拗不过大腿,他都想好要怎么应对接下来的乱局了,结果,嘎嘣,半路杀出个范玉柱,将印版和颜料给盗了。
纸币还没印出来,就不得不叫停,雍正帝直接被气个好歹。他怀疑是德亨为了阻止他发行纸币,命手下奴才监守自盗。
德亨连自证的机会都没有,因为纸币没有发行下去,可能会出现的一系列反应都没有反馈,也就无从证明,他说的是有道理的。
纸币可以这个时候发行,但要讲究方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