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2 / 2)

永琏道:“是呀,先别担心,等用晚膳的时候,你派人回家问问,如果还不好,就请太医去看看。”

额尔登额闻言,受宠若惊,这段时间二阿哥对自己虽没有头几日那般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还勉励过自己,但很少单独和自己说话。他没想到,二阿哥愿意帮自家妹妹请太医。

他立刻就要跪下谢恩,永琏赶紧扶他,“希望你妹妹中午就好起来,用不着太医。”

额尔登额:“……”

额尔登额快感动哭了,回去一定要把这件事告诉阿玛,让阿玛写个谢恩折子。

阿桂也有些触动,二阿哥真是个心善的孩子。如果是对明瑞好也就罢了,对大阿哥的伴读也如此体贴。

怪不得皇上偏爱二阿哥,这样懂事的小孩,谁能不喜欢啊!

阿桂继续上课,发现额尔登额心不在焉,也没有批评他。

满文课结束后,遇到陈德华,他就跟陈德华说了额尔登额妹妹生病的事情,“也是个知友悌的好孩子,他走神了陈师父不必太苛责。”

陈德华颔首,他发现阿桂人还蛮好的,虽然年轻,但是很会察言观色,有什么发现也和他分享,不藏私。

这样的年轻人,多磨炼几年,必成大器。

汉文课结束后,陈德华又看着四个学生练了会儿字才离开。

伴读平日在家有小厮书童伺候,进宫自然不能再带仆人。

永琏就吩咐自己身边的陈福去一趟董鄂家。

二阿哥派小太监出宫,当然不会瞒着乾隆,陈福先往养心殿向皇上汇报。

乾隆正和几名近臣商议下月移奉先帝梓宫的事儿,听说陈福来,以为永琏出什么事儿了,直接让他进来回话。

陈福刚汇报完,张廷玉、鄂尔泰就已经夸起来,一个说二阿哥仁善,另一个说二阿哥懂事。

允禄也在,笑道:“听说永琏平日对三格格就很好,学到什么都想回去讲给妹妹,自然也就能体会额尔登额的心情。”

张廷玉于是又开始夸皇家兄妹友悌,是臣民表率。

只有讷亲一个人没开口,很是不屑地瞥一眼张廷玉,这人就会写写文书说说漂亮话,哄得先帝许他配享太庙,皇上也对他尊敬有加。

像自己这样办实事的,才不靠夸孩子博得皇上欢心。

张廷玉夸完,果亲王也夸了两句皇上教子有方。这算是对众人的夸奖做个总结,二阿哥再好,归根结底是皇上皇后教得好。

乾隆听够了才摆摆手,让陈福赶紧去,“对了,永常今日还在外面当值呢,传朕旨意,让他也回去照料女儿吧。”

众人又跪下口称皇上仁德。

乾隆心中得意,因永琏不让自己带小格格回宫而生出的不满彻底散了个干净,他儿子这么懂事,昨天那样也是因为疼爱钮伦,又同情小格格,不忍见她和额娘分开。

自己小时候也是这样心软,皇后更是见了生病的小猫都要亲自照料,他俩的孩子,自然是最仁善的。

永琏对永璜的伴读都这么好,可见他和永璜的兄弟关系也十分亲近。

等众臣散了,乾隆一个人用膳,又不禁回味张廷玉等人的话。

虽知这些人是在刻意奉承,有些夸大,但若皇子没有这样的善心,臣子们想夸,还夸不出来呢。

连一向严肃的鄂尔泰听闻二阿哥如此善举,面上都露出会心的笑容,似乎只有讷亲一个人没吭声。

到底年轻,恃才傲物……

乾隆对讷亲生出小小的不满。

这人还需要历练。

昨日答应汗阿玛的,要恢复军机处,推行官绅一体当差纳粮。前者他今日已经暗示过鄂、张二人,还有允禄、允礼。等下月先帝的事儿忙完,他们就该请辞总理王事务大臣,到时候自己挽留一番,顺便恢复军机处。

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的事儿是难啃的骨头。

要不让讷亲去吧,他在朝中人缘不行,待在军机处,其他大臣难受,他办差也受限制。到地方上去,他这种说一不二,眼里不容沙子的性格,正好可以对付那些地方官员士绅。

最坏的结果,事情办砸了,官员们也会把责任推到讷亲身上。

当然了,谁都不愿看到那样的结果,讷亲若是连这关都过不了,也不配接替鄂尔泰,成为朝中满臣的首领。自己早点换个人培养,还来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