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2 / 2)

十三叔曾经是自家阿玛的人,后来自家阿玛坏了事,十三叔才去辅佐四叔。四叔就算看在十三叔的份上,也不会对自己太差。

弘晳在先帝一朝,过得十分舒坦,作为弘字辈里的大哥,又是曾经圣祖最喜欢的嫡孙,在宗室里还是有些威望的。

他原本以为新皇登基,自己能有机会在朝中担任点实职,连病病歪歪的十七叔都能混上顾命大臣。自己怎么就不行?

而且新帝还恢复了阿其那、塞斯黑等人的宗籍。

连这些罪人都得到好处了,自己却什么也没等到。

弘晳渐渐意识到,当今圣上看似仁厚,其实都是装装样子。

他便更加想念四叔,不管四叔是出于什么原因,待自己一家是真不错。

一想到日后,自己无人庇护,还要看堂弟的脸色,弘晳就悲从中来。“我不走,我要在这给皇父阿玛守陵。”

允禄皱眉,低声提醒,“别胡说,让皇上听见了,真叫你留下守陵。”

弘晳闻言,愣了下,看看前面还在跪地痛哭的皇上。

皇上像是察觉他的目光,也抬头朝这边看来。

弘晳不由打了个激灵,恢复了一点理智。

别说,这事儿他还真能做出来。

弘晳于是慢吞吞站起身,站回了自己该站的位置。

乾隆轻轻哼了声,扭头继续哭。

汗阿玛啊!您不在了,连弘晳都不服朕。

他凭什么啊?他自己什么身份心里没点数吗?您给他亲王爵位是看在皇玛法的面子上,已经格外开恩了。还想要朕怎么样啊?让他当军机大臣不成?

直到离开泰陵,乾隆心里还不太痛快。

被他这么一衬托,乾隆看弘晓顺眼多了,人家才十四五岁都比他这个快四十的人有分寸。

当晚圣驾在桥头村休息,乾隆把允禄、允禧、弘晓都叫到御帐中,一起写悼念先帝的诗。

永璜、永琏在边上旁听。

“你俩多跟你们怡王叔学,他小小年纪就有诗才。”

乾隆对俩儿子道。

弘晓赶紧起身道:“臣弟能诌几首诗还要承蒙先帝和皇上教诲,才学不及皇上万一。要学写诗,两位小阿哥自当和皇上学。”

永琏:“……”我可以拒绝吗?

乾隆这人自认才学出众,却也不嫉妒比他更有才学的人,他很清楚弘晓的诗写的更有灵气。但也不能说自己不如弘晓,索性摆摆手,“罢了罢了,古人之诗还学不完,不必和咱们学。”

几人一人写了一首悼念先

帝的诗,乾隆又忍不住眼眶酸涩。

但这几天实在哭太多,已经没眼泪了。

等众人散后,他把这一摞诗稿存好,小声嘱咐永琏,“下回来看你皇玛法的时候,把这些诗念给他听。”

永琏道:“皇玛法听了这些诗一定很难过。”

乾隆一愣,“大家如此思念他,他不是应该高兴吗?”

永琏鼓鼓脸颊,“皇玛法的心愿是活着的亲人都过得好,而不是整日沉浸在悲痛里。二十一叔还在诗里说他想念皇玛法夜不能寐,皇玛法知道了岂不是很担心?”

乾隆想了想,揉揉儿子脑袋,“还是我们永琏懂事,你说得对,要让你皇玛法知道,我们都过得好。”

永琏在心里叹气,汗阿玛大概是知道皇玛法的魂魄存在,格外想表现哀思。

这年头讨父母高兴是做儿女的本能,汗阿玛也想让皇玛法知道,他们这些做儿孙的,多么思念他。

同时,对外还能彰显孝道,臣子们见了,也要赞他仁孝。

但其实整这些东西没什么用,皇玛法一点都不在乎这些。

几首诗倒还罢了,以后要是为了让皇玛法高兴,写什么歌功颂德的文章,那才真是浪费工夫。

“没什么比您成为盛世之君更能让皇玛法高兴,列祖列宗在天有灵也会欣慰。”永琏道。

这话之前他就传过,当时乾隆没仔细琢磨,但这会越想越觉得是汗阿玛能说出来的话。

汗阿玛在位忙于政事,都很少去祭拜圣祖玛法。

当时他心中还有点不满,觉得汗阿玛不孝,但现在似乎明白了汗阿玛的想法。

在他看来,稳固大清江山就是最大的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