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2 / 2)

多次出海的他,此时紧张的喘不过气。

但不容他紧张,来接他的官差已经到了,今日在客栈休整,明日进宫。

想和皇上说的话,潘振承已经背的滚瓜烂熟,这时候还是再练练官话吧。

第36章 危

言耸听

潘振承是福建人,后来当了船工,前两年才来到广州,在正丰行学习贸易。

正丰行主要负责大清和吕宋之间的贸易,吕宋自明以来就被西班牙人控制,和吕宋贸易,就等于和那边的西班牙人贸易。

潘振承很快学会了西班牙语。

他偶尔还接触一些佛郎机人、英吉利人,也略通这两个国家的语言。

他不但会说,还会写这些国家的文字。光是这点,就胜过许多行商。

粤海关的官员正是看重了此人的学习能力和语言天赋,才越过正丰行的负责人,让二十出头的潘振承来京面圣。

潘振承学各种外语都不觉得难,但学北京官话却费了不少力。

这在京城的官员听来,仍是有着奇怪的口音。

负责接他的官员就笑道:“学不会就算了,到时候找个福建的官员帮着翻译一下。”

汉臣来自天南海北,皇上听不懂他们的口音很正常,找个翻译就是。

朝中这么多人,总能找到同乡。

“但是给皇上请安、谢恩的几句一定要学会。”那官员提醒。

潘振承却觉得这几句不要紧,要紧的是关于行商的内容。

直到第二天进宫的路上,潘振承还在努力学官话。

早朝后,乾隆先召见军机大臣,快中午才散。

这时造办处的人来报,双轮车造出来了。

上个月造办处那边就说有进展,造出了一辆能骑的双轮车,不知为何,过了一个月,造办处才来人,正式请皇上去验收。

乾隆只当他们精益求精,在双轮车上雕刻花纹呢。

他知道永璜、永琏都惦记着双轮车,就叫人去尚书房传话,让俩孩子到养心殿用膳,用完膳大家一起去造办处看车。

造办处的人告退后,李玉才上前提醒,广州来的行商还在外面候着。

乾隆忙让人进来,见是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下意识皱了皱眉,他让粤海关监督选个对海外贸易足够了解的行商,怎么派了这么个小年轻来?

但跟潘振承交流几句后,乾隆就不这么觉得了。

别看他年纪轻,到广州没几年,对海外诸国了解的真不少。

潘振承不仅和皇上介绍了吕宋的情况,还说英吉利人也想和佛郎机人、西班牙人一样,想在大清周围找个小岛囤放货物,之前和吕宋发生过冲突,没打赢。

“英吉利人在印度、新大陆都开办了公司,雇佣当地的百姓,为他们种植作物。”

“印度的朝廷就不管管?”

“这些洋人的武器十分先进,印度的朝廷根本无力抵抗。至于新大陆,那边本来也没有朝廷,听说原来住在那边的人要么被赶跑,要么被当成奴隶。”潘振承道。

真说起自己擅长的事儿,潘振承也顾不上口音了。

他不纠结这个,反而说的非常流利。

乾隆虽偶有一两个词听不懂,但他现在顾不上纠结这些细节,只关心这些洋人到底有什么武器。

潘振承也叫不上那些武器的名字,只知道他们商船上都备着枪炮。

连商船上都有枪炮,那官船上的武器装备岂不是更先进?

乾隆心下一沉,以前是自己小瞧了这些蛮夷。

二人正说话,外面李玉通传,两位阿哥爷来了。

乾隆就对潘振承笑道:“两位皇子对西洋的事儿也很感兴趣,朕叫他们来听听。”

潘振承忙恭敬起身,准备给两位阿哥爷行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