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2 / 2)
齐妃去世后,太后和裕太妃心里难受了好一段时间,幸好有这个小弘曕在旁边说笑逗趣,二人才渐渐从悲伤中走出来。
弘昼现在看弘曕这个弟弟也愈发顺眼。
弘曕今年不但背完了《千字文》还跟着永璜学了几句英语。
弘昼听他在那叽里咕噜,就笑问是什么意思。
太后道:“人家小弘曕说的是,你好吗?谢谢,再见。”
弘昼哈哈大笑,合着连皇额娘都会了。
弘曕就和五哥说起自己的小目标,“我要学会英文,代表大清出使。”
“哎哟哟,真不得了,为何要去英吉利?”弘昼问。
“因为永璜、永琏说,英吉利的饭菜特别难吃,我要让他们见识见识大清的美食。”
“比如?”
“比如沙琪玛,我要在英吉利开个沙琪玛工厂。”工厂这词儿也是小弘曕从侄子们那里学来的。
弘昼:“……”这小子,志向还真特别。
不过倒是启发他了,皇兄想派人去利未亚,但又怕直接派商队过去会引起洋人的戒备,觉得他们在抢生意。
但如果是派一些人过去做生意呢,比如开些饭庄食肆什么的。这样就有理由长期留在那边,既能打探消息,又能赚钱。
开饭店总得要食材吧,买块地种食材岂不是顺理成章?
至于和谁买,那就要看当地的情况。总之,这个方法既能接触到洋人,也能接触利未亚人。
弘昼在寿康宫坐了会儿,估摸着十七叔该走了,就返回养心殿见乾隆。
乾隆:“正好,十七叔不是希望朕给弘晈安排个外派的差事么?那就让他带商船去利未亚吧。”
“啊?”弘昼一听急了,“那么危险的地方,怎么能让宗室去?”
皇兄你就不怕十三叔晚上给你托梦吗?
弘晈那小子跟弘晳凑到一起,乾隆能给这小子一个差事已经很不错了,“这差事若是办得好,可是大功一件。而且十三叔家的孩子都多少会点儿洋文,让他去正合适。”
“可万一……”
“朕会让他们带足火器的,不必担心。”乾隆道。
弘昼见皇兄主意已定,只能默默为弘晈祈祷了。
不过去利未亚的商队一时半会走不了,因为兵部拿不出那么多新式火器。
加上今年到处赈灾,朝廷很穷。
乾隆就等着广东那边派来的人尽快弄出透明玻璃了。
等玻璃作坊开起来了,永琏才知道汗阿玛竟然打上了透明玻璃的主意。
行吧,他这个穿越者虽然没用,不会烧制玻璃,但能让汗阿玛想起靠这个赚钱,也是好事。
这边透明玻
璃还没烧制出来,那边三轮车已经开始售卖了。
因为皇上没有亲自骑过三轮车,很多官员还是更想买双轮车。但像张廷玉,鄂尔泰这样的老臣,就很需要三轮车。
他俩一人买了一辆,本想上朝的时候让人骑三轮车载自己到宫门口。但是大冬天的,坐在三轮车上能把人冻死。
俩老头半路下车,让家人回去换轿子。
官员们都觉得三轮车没有马车和坐轿子舒服,三轮车载京城的销量倒不如双轮车。
但很快就有人发现,从宫里往城外运剩菜的马车换成了三轮车。从外面往宫里送食材的车,也换成了三轮车。
三轮车纯靠人力,不能拉太重的货物,木炭那些还是用马车,但较少较轻的货物,用三轮车更快。
这时候又出现一个问题,有些路面三轮车走起来很费力。
于是,永琏就跟汗阿玛提出,在江南开一个制作三轮车的工厂,三轮车更适合那边的石板路。
三轮车很适合运生丝茶叶之类的东西,确实适合江南。
他立刻让江苏的官员选址开办工厂,又让两淮盐运史金三保监管此事。
金三保是嘉嫔的父亲。皇上把两项重要的生意都交给娘家人,嘉嫔又高兴又惶恐。
先帝的孝期过了,乾隆开始翻牌子,基本是贵妃和嘉嫔二人轮流侍寝。
皇后终于不用天天等着接驾,失落是有的,但也轻松不少。
正好研究研究织布机。
她最近和密太妃、纯嫔等人聊了许多纺织方面的事,要想提高布匹产量,一方面需要更多的女子织布,另一方面就是改良织布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