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2 / 2)
可惜富察家大部分人都不这么想,从他哥傅清,到他弟傅恒,现在又多一个明瑞,全都嚷嚷着要立军功当大将军。
永琏又问四舅舅,从富察家里到圆明园路上要花多长时间,听傅文说要一个多时辰,
永琏就皱皱眉,骑着车回到乾隆休息的水榭旁,跑去找汗阿玛。
“汗阿玛,我们明日什么时辰开始在洞天深处读书呀?”
“你们寅末开始,师父和伴读辰时到。”乾隆瞥他一眼,“怎么?是不是想说师父和伴读路途远,晚点开始读书?”
“咦?汗阿玛怎么知道?”
“因为这个理由你五叔以前用过。”乾隆没说的是,他也是参与者之一。
永琏:“……”
“别想偷懒。”乾隆捏捏儿子脸颊。
“我没有,就真的只是不想师父和明瑞他们起得太早。”永琏被捏脸,含含糊糊辩解。
乾隆:“这话跟当年你五叔在你皇玛法跟前说的一样。”
永琏:“……”
去年旱灾接着水灾,乾隆累得半死。
今年开年有几件好事儿,眼看着朝廷就有钱了。乾隆还以为今年会是顺利的一年。
没想到三月过去一半,直隶一滴雨没下。
这熟悉的经历又来了,乾隆立刻让礼部准备求雨事宜。
靠天吃饭就是这样,一旦老天爷不下雨,百姓们就没粮食。
到了这种时候,乾隆就觉得纺织业十分重要。
虽然水旱也会影响棉花的生长情况,但没有那么严重,如果能学西洋人用羊毛织成哆啰呢、羽缎等就更好了。
乾隆就让江南的三个织造府也试试仿制哆啰呢。
织造府那边一时半会肯定不会有什么进展,该求雨还是要求雨。
好在过了几日,直隶其他地方都下雨了,只有京城干打雷不下雨。
打雷的时候,永璜、永琏刚下学,回到九州清晏。
俩小孩以为要下雨了,就高高兴兴在窗边看着,乾隆、皇后和钮伦也等着下雨。
等了半天,都没听见雨点砸在地面上的声音。
乾隆还特地问门外守着的李玉,“下雨了吗?”
李玉恭敬道:“回万岁爷的话,还没下雨。”
乾隆叹气,急得在房中踱步。
“汗阿玛别着急。”永琏安慰汗阿玛,“说不定只是西郊没下雨,京城其他地方已经下起来了。”
“但愿如此。”乾隆又忍不住在想,是不是自己哪里做的不好?
去年闹旱灾,他广开言路,让官员们多提建议。
除了和李卫商量好的官绅一体当差外,就没什么有用的建议。
还有个姓薛的说他在宫里骑射,对身体不好,且十分危险。
乾隆看了那折子一脸无语,他喜欢骑射不假,但怎么可能在宫里骑射?而且那时候先帝孝期都还没过,他更不可能骑射。顶多去校场看孩子们学骑射时做下示范,一年也没拉过几次弓。
今年他实在是不想看这些人乱提意见了,而且好容易朝中官员不再因派商船出海的事儿吵架,一开言路,又有人要叽歪这件事。
乾隆想知道城内有没有下雨,就派人回城问问。
这时候双轮车就派上用场了,永琏就说借一辆双轮车给他,让他骑到马厩再换马。
乾隆骑三轮车带太后游园的时候,就让几名銮仪卫骑双轮车跟着,倒不是怕他们跑起来太累,只是觉得骑车跟着看起来更气派。
这些双轮车就停在园子里,永琏觉得这些双轮车平日不能当摆设,该利用起来,就建议设个固定的借车点。谁需要用车就去那边骑,用完了再还回去。
“这也是物尽其用嘛。”官员们可以去鑫记买双轮车,侍卫们一时半会可买不起,太监就更不可能买了。
乾隆瞥他:“你这回怎么不说找奴才们收钱?”
永琏:“因为奴才们是给主子们办差才需要借双轮车,主子们再找他们收钱,肯定就没人借了。”
乾隆被儿子说服,次日就让人去安排。
之后圆明园里经常能见到骑双轮车的太监。
有些宫女、嬷嬷就很羡慕。但他们下意识觉得女人不能骑双轮车。
直到有一天,方嬷嬷给二阿哥收拾书房的时候,发现二阿哥写好的功课落在桌上了。
二阿哥身边的两名太监都不在,方嬷嬷一时也找不到合适的人去送,就自己加快脚步往洞天深处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