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1 / 2)
他甚至期待起来,弘晳不但自寻死路,还给朝廷送了条财路。
第59章 弘晳逆案
讷亲放下官绅一体当差纳粮的差事去山西,朝中不少人都觉得奇怪,以为山西出大案子了。
一个多月过去,朝中没任何动静。
倒是有那和晋商来往过的官员收到消息,讷亲亲自视察了山西的几个大煤窑。就有人猜测,朝廷是想在山西开厂。
江南制造总局这两年赚的盆满钵满,每年给朝廷上的税十分可观。
要说华夏大地上哪儿的富商最多,一是江南,二就是山西。
只是那些山西商人会抱团,朝廷想从他们身上割肉可没那么容易。
乾
隆当然也知道这个道理,之前从未想过和晋商争利。但这次不一样,他拿住了晋商的把柄,识趣的就跟朝廷合作,不识趣的,就等着朝廷定罪。
能和弘晳勾搭到一块的晋商,要么是从前和废太子一系有过来往,要么就是消息不灵通,只知道先帝对理亲王颇为优待,就想找理亲王做靠山。
谁能想到还没开始赚钱,就被皇帝盯上了。
乾隆是真的很能忍,直到八月,都没有在诸王大臣跟前透露理亲王的事儿。
万寿节弘晳和他的儿子们还随宗室进园行礼,照例进献礼物,给乾隆送了一乘鹅黄肩舆。
这个礼物乍一看没什么问题,鹅黄色谁都能用,皇后、妃嫔甚至普通百姓都能用鹅黄。
但乾隆一下就想到了康熙朝,一废太子前,为了区别皇帝和太子的服饰,太子经常用鹅黄。
什么意思?你东宫梦还没醒,这肩舆怕不是你自己想坐吧?
“既然是送给朕的贺礼,为何不直接送明黄的肩舆?”
晚上,乾隆还在为这事儿生气,在长春仙馆走来走去。
皇后和钮伦都不敢接这话,钮伦只好上前说:“汗阿玛,别看他的礼物了,看看女儿给您做的腰带。”
面对女儿,乾隆神色稍稍缓和,“你送的腰带配色很好看,汗阿玛喜欢。明儿朕就用上。”
他又看向皇后,“咱们女儿真是长大了,不知不觉都学会做针线了。”
皇后道:“钮伦的针线活不过是打发时间罢了,也就您偏疼女儿,才不嫌弃。”
“诶,不能这么说,皇家格格又不需要做针线贴补家用,能把两块布缝到一起就不错了。”乾隆说着坐到皇后身边,“皇后心灵手巧,擅于女红,就希望女儿也和你一样,是不是?”
皇后抿唇默认,她自己是被贤良淑德这套观念教导长大的,也因此得到许多赞誉,就下意识这样教女儿。
乾隆道:“朕之前也和你一样,朕从小过目成诵,熟读经史,弓马娴熟、善于骑射,就希望儿子们也和朕一样,”他说着不由叹了口气,“现在朕想明白了,人各有所长,不必强求。”
说曹操曹操到,永璜、永琏有说有笑的进来了。
俩人给阿玛额娘行了礼,钮伦就笑道:“刚汗阿玛说的那番话,我能讲给哥哥们吗?”
乾隆:“可千万别。”
永琏一听,就对永璜道:“汗阿玛刚才一定在说咱俩坏话。”
“那咱们回头悄悄问钮伦。”永璜道。
他稍微压低了一点声音,但乾隆和皇后都听得清清楚楚。
乾隆指着俩儿子笑骂,“你们两个臭小子,胆子越来越大!”
皇后和钮伦也都跟着笑起来。
永璜、永琏这个点儿过来,就是想看看汗阿玛有没有生气。下午汗阿玛看到鹅黄肩舆的时候,明显脸色一沉。
永琏也是看到这个礼物,才想起弘晳逆案。
好像就是今年的事儿了,但现在没有一点动静。
但汗阿玛还有心情说笑,看样子没被鹅黄肩舆影响。
不用钮伦说,乾隆自己就把刚才的话重复了一遍,“……但你俩可别因此就放松,天赋是一回事,态度是另一回事。”
永璜、永琏立刻乖乖站起来领训。
乾隆又问永璜、永琏,“你们十六叔公和二十四叔公最近是否按时来给你们上课?”
永琏颔首,“十六叔公不仅按时,还拖堂。他给我们出的那个练习册,题目越来越难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