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2 / 2)
乾隆就拿起《三字经》,一句一句教儿子念。永璋因为身体不好,启蒙的也比较晚。乾隆对这孩子没什么太高的要求,能平安长大就行。
乾隆教了几句,见小永璋开始走神,就不再往下念。
等出了钟粹宫,乾隆才吩咐李玉,“去查赵嬷嬷家里的情况。”
次日,李玉就把赵嬷嬷娘家和婆家的情况查得清清楚楚,乾隆确定和富察家、金家、高家都没关系,才稍松口气。
他这时才吩咐人去钟粹宫传话,赵嬷嬷去慎刑司领十板子,今后都不得进内廷伺候。
纯嫔得知此事,立刻就明白赵嬷嬷因何触怒了皇上。她有些后怕,还好自己没说二阿哥的不是。
她还担心永璋难过,结果小家伙一本正经地跟她说:“汗阿玛说了,赵嬷嬷挑拨我和二哥的关系,是坏人。额娘以后遇到这样的人也要小心。”
纯嫔:“……”
赵嬷嬷被送去慎刑司,皇后才知道这事儿,赶紧去问皇上怎么回事。乳母嬷嬷的地位很高,宫里对他们还是比较宽容的。
乾隆就把事情学了,“永琏一片好心,到这奴才嘴里就成了小气,还有纯嫔,就在旁边听着,要不是看在她是永璋额娘的份上,朕连她一块罚。”
皇后赶紧替纯嫔说话,“鸡汤本就比红薯粥有营养,她们并不是针对永琏,只是觉得红薯粥不好。”
清初的时候,宫里是见不着红薯的。那时候的人就是觉得这东西只有大家吃不起饭的时候才会吃。到了先帝时期,先帝吃素,崇尚节俭,宫里偶尔见着红薯了,加上这东西容易种,在民间很快推广开,也就出现各种做法,宫里才偶尔用红薯做几道新菜让主子们尝鲜儿。
宁寿宫那些老太妃牙口不好,脾胃运化功能也不行,天天吃白粥嘴里又没味道,膳房才熬了红薯粥。至于皇子膳房那边,也是因为永琏喜欢吃红薯,才会做红薯粥、拔丝红薯之类的。
“你少帮他们说话,”乾隆哼道:“鸡汤再好,永璋喝不下去。永琏知道红薯粥好克化,才让人给弟弟送去。就冲着孩子这份心意,他们也不能这么说,还当着永璋的面说,居心何在?幸好永璋那孩子跟永琏感情深,否则定然也觉得永琏小气。”
“别看孩子年纪小,谁对他好,谁对他不好,他都知道。”皇后只得这么说:“皇子们兄弟和睦,不是奴才一句话就能挑拨的。”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句不行,三五句,或者三五年呢?”乾隆道:“那个赵嬷嬷从前未必没说过别的。这种事不得不防。”
皇后虽觉得皇上有些小题大做,但心下还是感动的。
乾隆又道:“这件事不必让永琏知道,那孩子跟你一样心软,知道了恐怕还要为那奴才求情。”
皇后:“……”
乾隆虽然不让告诉永琏,但没过多久永琏还是发现了。
他经常去找永璋玩儿,发现他身边少了个嬷嬷,就随口问了句。小永璋又把事情给他学了一遍。
永琏:“……”
永璜也在,听得直皱眉,“这奴才该罚。”
永琏倒是不怎么生气,只是笑眯眯道:“嬷嬷的错主要在于……”
永璜、永璋都等着他批评赵嬷嬷。
永琏道:“……用价格来判断一样东西的价值未必准确,红薯是很便宜,但它有它的益处。白菜、豆腐也是一样。羊肉甚至鱼肉未必能代替白菜豆腐这些便宜的食材。”
永璜:“……”弟弟关注的点还真是特别。
永璋却很赞同,“二哥说得对!我喜欢红薯、白菜和胡萝卜,还有做成蛋糕的鸡蛋!”
“哇,你太棒了,喜欢的都是有营养的食物!”永琏揉揉弟弟的脸颊,“你以后想吃什么就直接告诉你额娘,你不说,她也猜不到的,因为她喜欢的和你喜欢的不一样。”
永璋乖乖点头,“我记住了。”
兄弟三人又说要去看小永珹,永璋不用读书,偶尔会见到永城,永珹最近正学说话,可好玩儿了。
永琏本想教四弟叫哥哥,谁知永珹早就会叫哥哥了,还会叫“大哥”“二哥”都是小永璋教的。
永璜、永琏感动的不行,永琏忍不住亲了亲永璋的小脸。
永珹凑过来也要亲亲。
永琏也亲亲这个奶团子,教他玩打手手的游戏。
嘉嫔听着四个小孩的说笑声,也很高兴。皇上对兄弟们已经够好了,二阿哥更甚,只要自家永珹不犯什么大错,混个亲王问题不大。
至于之前宫里奴才们对自家永珹的吹捧,什么皇上登基后的第一个孩子,和先帝、皇上一样都排行老四。只要二阿哥还在,这些话对永珹没有任何好处。
兄弟四人正玩得开心,御前太监来找永琏,“二阿哥,皇上说海望大人来了,有事要和您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