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1 / 2)

弘曕、永壁两个就是在玩儿,俩人加起来还没永璜一个人干得快。

蒙古那仨小孩,巴勒珠尔和达都身体好,都在埋头种地。阿喇旺布则在浑水摸鱼,没干一会儿就跑去找弘曕、永壁说话了。

等亲耕礼结束,乾隆问几个孩子今日有什么感受,阿喇旺布却写了首长长的劝农诗,反倒是几个老实干活的小孩说不出什么来。

永琏捧着水杯吨吨吨,累的不想说话。

乾隆不由在想,若自己没观察几个孩子干活的样子,光听他们汇报,定然以为阿喇旺布干的最好。

虽然乾隆本人经常是说得好听,但他也知道少说多做的人,才值得重用。

他让孩子们回去休息,永琏走到洞天深处又想起什么,要去造办处一趟。

因为主子们一年中有一大半时间都在圆明园,造办处在这边也设了院子。

而且这边地方大,人手更多。

永琏过去时想和他们商量蒸汽犁的事儿,也就是简易版的拖拉机。

谁知到了造办处一看,海望、允禄并几名弘字辈的叔叔都在这边,正讨论怎么让蒸汽动力代替耕牛。

永琏愉快地加入讨论。

晚上,乾隆就得知永琏和海望等人在造办处商议事情,他有点不高兴。

今日永琏在亲耕礼上表现不错,这些人是动了攀附的念头?海望、允禄就不用说了,这俩人和永琏都很熟,弘昌、弘明凑过去干什么?

陈福也不懂大家讨论的内容,只把记住的原话复述给万岁爷听,他主要汇报二阿哥说的,偏偏二阿哥说的内容特别难记。

乾隆一听什么压力、杠杆之类的词就头疼。像听天书一样。

乾隆不由想起自己当皇子那会儿,若有接触宗室王公的机会,第一件事肯定是打听更多朝中的消息,从而揣测汗阿玛的态度。

那些人也趁机讨好,透露一些自己想知道的消息,或者把自己信任的人安排到重要差事上去。

轮到永琏这一辈,凑到一块聊半天,一句朝堂相关的话都没说。

乾隆忍不住替傻儿子发愁,这小子对权力似乎没有一点兴趣。

日后要当皇帝的人,对别的东西没兴趣都可以,唯独不能对权力没兴趣啊!

第67章 留守京城

就在永琏和造办处的匠人们集思广益制造蒸汽犁的时候,乾隆给永璜安排了一项差事,让他进翻书房行走。

以前负责翻书房的是舒赫德。舒赫德精通满汉蒙文,干这活儿专业对口。但他本人现任兵部右侍郎,又要给尚书房皇子们教汉懵双语,忙得不可开交。

乾隆就把翻书房的差事交给德通办理。

乾隆让永璜和德通学习,一石激起千层浪,毕竟大阿哥还是个十三四岁的小少年啊!

但永璜目前只是翻书房行走,类似于实习,不拿主意。

永璜很惶恐,他毫无准备,对翻书房的工作一窍不通。

永琏就鼓励他,“不熟悉才要学习呢,谁都是从不会到会的,汗阿玛刚当皇帝那会儿,也并非运筹帷幄。”他说着就压低声音,“听说汗阿玛刚登基时,连部院大臣都认不全。”

永璜:“……”虽然自己被安慰到了,但能不能不要拿汗阿玛举例啊!

“你有什么不懂的还能请教舒师父。”永琏道。

永璜想了想,他们几乎每天都能见到舒赫德,请教问题确实很方便。

“汗阿玛为何突然就给我安排差事了?”永璜想不明白。

“当然是因为大哥在尚书房表现好啊!”永琏太为大哥高兴了,大哥有点腼腆,但做事很仔细,就适合做修书校对的工作。

他就对着永璜一通吹捧,永璜终于有了点自信。打算抓住这个机会,这是他迈入朝堂的第一步,如果这件事没办好,日后汗阿玛就不会给他安排更重要的差事了。

乾隆给永璜安排差事,是希望让永琏有点危机感。

但这小子就替他大哥激动了两天,很快恢复以往的状态。

《国朝新闻》已然步入正轨,大部分时候都是弘晓盯着,偶尔乾隆还要检查下各地报纸。

永琏就是个甩手掌柜,一个月过问不了几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