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1 / 2)

如此一来,云贵两省的地方官把希望都放在鄂容安身上了。就等着他和藩属国多签几个咖啡订单。

其他省一看云贵和陕甘都得到了朝廷拨款,有望开办制造局分局,也着急了。

但湖广是天下粮仓,乾隆不希望这两省全力耕种,河南也是农业大省,又临近直隶和陕西,没必要单开一个分局。浙江、江苏、福建有一个江南制造局就够了。

现在就只有山东、山西和关外还需要开个分局,朝廷一时拿不出太多钱,只能三选一。

山西巡抚、山东巡抚和盛京将军为了这事儿吵得不可开交,最后在工部官员的实地考察下,决定在山西开分局。

山西是最适合开制造局的地方,煤矿多,商人多。晋商还财大气粗,想捐十万两给山西制造局。

晋商是出了名的抠门,朝中官员都不信他们愿意出十万两。

“晋商愿意出钱,自然是看到了这其中的利益。”

尚书房内,阿哥们讨论起这件事,永琏就说:“山西的煤矿铁矿都需要蒸汽机,但现在造办处生产出的蒸汽机运过去成本很高,很多煤矿用不起。再说商人运送货物需要蒸汽车,这大大减少了运输成本。尤其山西是挣蒙古人的钱,都是陆路运输,蒸汽车就更重要了。别说十万两,就是二十万两他们也不亏。”

“这么说,其他省的商人也应该捐。”弘曕道。“江南富商那么多怎么没人掏钱啊?”和晋商一比,江南那些富商目光就有些短浅了。

永琏叹道:“现在江南那些富商偷着乐呢,他们一分钱没出,朝廷就给他们办了制造局。”

不过晋商开了这个头,其他省的地方官有样学样,肯定会让当地商人出点血。

富商们出点血没问题,千万不能以开办制造局的由头增加百姓负担。

永琏想到这个可能性,下学就去找汗阿玛。

乾隆听他说完,不由笑道:“等你想到,黄花菜都凉了。关于这事儿朕早发了谕旨。谁敢以办厂之由给百姓增加苛捐杂税,一律严惩不贷。”

永琏道:“可百姓们并不知情,要不在《国朝新闻上》提一提这件事吧。”百姓们不会看邸报,但很多百姓会看《国朝新闻》。

乾隆若有所思,这就是在让百姓监督官员。

原来报纸还有这样的用途。

乾隆于是点头,让如意馆的画师们用连环画的形式描述朝廷的政策。以便不识字的百姓也能看懂。

因为制造局在各地开分局,要有个总揽之人。海望负责造办处多年,这件事还是他来负责最合适。

景山官学培养出第一批会制造蒸汽机的匠人也已经进入造办处,经过考核后被派往各省。

乾隆九年才过去两个月,乾隆就花了几十万两出去,虽然去年也赚了不少,乾隆还是很心疼。

整个上半年去的最远的地方就是南苑。

皇后也带着后宫女眷们俭省,钗环首饰能不打新的就不要打了,衣服也少做两件。

有皇后以身作则,妃嫔们就算心中不愿意,也只能遵守。

永璜成亲时,正赶上宫里俭省开支,乾隆和皇后对着小两口念了许多勤俭持家的道理。

喜塔腊氏见皇后娘娘都只用普通珠花,赶紧把自己的金玉珠宝收起来。

回门时还不忘提醒娘家人,宫里都这么节俭,家里一定不可太铺张奢靡。

永璜很喜欢自己这位福晋,婚假结束,回尚书房读书时整个人都乐呵呵的。

连阿桂都调侃他,“郡王新婚大喜,气色都比从前好了。”

永璜脸色微红,“这……这几日休息的好。”

他这一解释,永琏就露出坏笑:“可不是休息的好么,今日我上学时,大哥还没起呢。”

明瑞道:“大阿哥一向勤勉,怎么起迟了?”

永璜脸更红了,起得迟当然是因为睡得迟,睡得迟当然是因为有正事要做。

众人闻言都笑起来,阿桂也跟着笑。

阿桂下午见了舒赫德就说起此事,“时间过得真快,刚教他们的时候,还都是稚气未脱的小孩儿,现在大阿哥已经成亲,二阿哥和明瑞他们也已经会开那种玩笑了。”而他自己也从一名初入官场的荫生升到了兵部员外郎,并且娶妻生子,回想起来既感慨又欣慰。

谁知舒赫德闻言却没有这样的感慨,他颇为不赞同地看着阿桂,“尚书房内,二阿哥如此调侃兄嫂,你为何不阻止?”

“哎呀,两位阿哥本就亲近,调侃几句有什么?”阿桂觉得舒赫德太古板了。两位阿哥爷能忍受舒赫德这样严格的师父,算他们脾气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