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2 / 2)
大福晋对她这位嫡母很恭敬,每日殷勤侍奉。
皇后对她也很和善,虽然宫里俭省开支,还是陆陆续续给大福晋送了些首饰衣料,也给大福晋的额娘赏赐了一些东西。
自从国内能生产毛呢后,毛呢的价格就降了下来。喜塔腊家的妾室都能穿得起毛呢了。
还有山西那边新出的毛毯绒毯,冬天盖在身上特别暖和。
喜塔腊家知道这生意好,就让家里几间铺子专卖这些毛毯绒毯和洋缎洋布。
有了赚钱的门路,来保也就不稀罕下面孝敬的那些钱财了。不该收的一律拒之门外。
京中很多人家和喜塔腊家差不多,家里乘着东风,要么卖纺织品,要么卖咖啡,赚得盆满钵满,宁愿把精力花在做生意上,也不愿收下面孝敬。
毕竟收了孝敬要办事,办不成事儿很有可能被反咬一口,得不偿失。
但也不是所有人都这么想,很多人贪心不足,见着海外贸易如此赚钱,就想插一脚。
可海外贸易掌握在朝廷手里,其他人想赚这钱只能走私。
下半年,广东、浙江等临海的地方,陆陆续续发生了几件走私的案件。
走私毛呢、丝绸、茶叶之类的就算了,还有人卖粮食的。
乾隆大怒,一缕严查,这一查不要紧,查到了直隶总督高斌的儿子高恒家奴身上。
若无高恒庇护,他家奴才怎么敢干走私的勾当?
永琏知道高恒后来在两淮盐运史任上贪了特别多,这人不可重用。得知高恒出事,就又添了把火。
高恒在户部当差,负责张家口等地的税务。永琏他们去年东巡时,见过去地方上收税的高恒。
永琏就说高恒这人看起来像个能臣,其实油滑得很
,远不及他阿玛勤勉。
乾隆听进去了,晚上高贵妃又为弟弟求情,乾隆就露出几分不耐烦,心说连永琏都察觉高恒这人不行,走私的事儿又证据确凿,你还有什么好说的。
“朕若宽纵高恒,外面人定然以为是你替他求情,这样反而连你的名声都受了牵连。”乾隆说完,就站起身要走,让贵妃自己想想。
因为贵妃身体不好,乾隆对贵妃一向十分怜爱,说话都温声细语的。这还是头一回在贵妃跟前冷脸。
加上弟弟不争气,贵妃心中郁结,就生了病。到冬天时,她已经病的下不了床。
乾隆几次想赦免高恒,让贵妃宽心,想到这种人留在朝中未来是给儿子添堵,又生生忍住了。
第77章 找接班人
高恒是高斌独子,家里姐妹都很照顾他。
高恒获罪就意味着在高恒之子长成之前,高家只能靠年老的高斌撑着。这叫贵妃如何不担忧难过?
但她现在已经不敢跟皇上求情了,自己没那么大的面子。
贵妃时常在想,自己若有个一男半女,皇上也不会如此狠心。
人一旦钻了牛角尖,别人再怎么劝也没用。
眼看着贵妃的病越来越重,乾隆和皇后都很发愁。乾隆没法宽恕高恒,只能想别的法子让贵妃宽心,就让贵妃的妹妹进宫探病。
贵妃的二妹嫁给鄂尔泰之子鄂实,鄂尔泰深知走私之事的严重性,自然不会替高恒求情。也让儿媳妇劝劝贵妃,现在要紧的不是救高恒,而是尽量延续高家的荣耀。
高佳氏就和姐姐说:“恒弟的事儿已经没有转圜的余地了,海外贸易刚开始有起色,恒弟就闹出走私的事儿,这事儿往小了说是贪财,往大了说,那是想和皇家争利。而且朝廷一向严禁粮食出口,恒弟这个没脑子的,竟然让下面人往外卖米面和盐。”
贵妃哭道:“他怎地就这么糊涂啊!做这事前也不想想阿玛和咱们姐妹。”
高佳氏叹息一声:“说这些也没用了,额娘的意思是,家里男孩儿不争气,只能靠女孩了。”
“女孩儿?”贵妃想了想,“你是说找个女孩儿送进宫里?”
她陪伴皇上十几年,是真有几分感情在的。想到要让自家姐妹或者侄女进宫伺候皇上,贵妃不由心如刀绞。
“皇上对娘娘一往情深,咱们家自然不会送女孩进宫和您争宠。”高佳氏笑道:“明年就是大选年,二阿哥的嫡福晋要定了,娘娘不妨和皇后娘娘求个恩典,让您外甥女服侍二阿哥,咱们家日后也多了一层庇护。”
高佳氏知道姐姐这身体恐怕撑不了多久,父亲年迈,弟弟获罪,姐姐病逝,他们这一支真的就没了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