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1 / 2)

乾隆于是先告诉庆复别急着收兵,在当地搜寻班滚的下落。

正好傅恒去陕西勘察铁路路线了,乾隆直接下旨,修铁路的事儿可以交给铁路司的其他官员。改土归流这样的大事却必须要派傅恒这样的心腹大臣去。

必要时候,朝廷不介意动用武力。

为了支持傅恒,威慑瞻对及周边土司,乾隆命人先送一批朝廷这两年新造的火器过去。阿桂在兵部多年,乾隆就指派他押送火器去西南,顺便协助傅恒。

永琏一看这个配置,心里就松口气,这事儿能办成!

第85章 想要女儿

阿桂和傅恒要去西南,就不能参加永琏的婚礼了。

阿桂临行前特地来和永琏道别,有几分遗憾。

永琏笑道:“师父虽然不在,贺礼送到也是一样的。”

他面对阿桂,就不像面对舒赫德那样恭敬,师徒之间经常开玩笑。

阿桂也笑起来,“阿哥爷放心,贺礼肯定少不了的。希望奴才回来的时候,能喝上主子家小阿哥的满月酒。”

永琏:“……”

永琏有点脸红,但还是道:“那必然是能赶上的,改土归流一年也就差不多了,中间说不定还能回来述职。”

二人就说起这次改土归流的难度,想让那些土司交出权力,办法无非是威逼利诱。

土司也是需要和周边进行贸易的,永琏的意思是,可以在贸易这方面挟制他们。

阿桂点头,又问:“听说阿哥爷让制造局烧制一些铺路的材料,有进展了吗?”

永琏摇头,“目前还没达到我想要的效果,正在调整配比。”

“如果有这个东西,控制土司就更容易了。”阿桂道。

永琏道:“如果烧制出来,我直接派人去四川办厂。先给四川修路。”

阿桂他们五月初启程,这次的车队不仅有马匹,还有几辆蒸汽车,四川那边本来就缺少良马,又刚打完仗,太需要蒸汽车代替马匹了。

傅恒不在京城,军机处的事务又落到张廷玉、李卫头上。乾隆现在很不耐烦和这俩老头打太极,经常让永琏去应付。

在乾隆跟前唯唯诺诺不敢说话的张廷玉,面对永琏却很慈爱,李卫也更放松。

三人虽然也有意见不一致的时候,但永琏对事不对人,见了两位老臣还是很恭敬。

乾隆把杂事交给永琏,自己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忙,弘晈的回信到了,说他在利未亚买了一块地,大概和两个京城这么大,里面不太能种粮食,但是有金矿,船上的金子都是他带当地人挖的。

大清是银本位,但乾隆知道,西洋那边更看重金子。

金子也是很有用的。他很好奇弘晈是从谁手里买下的这块地,花了多少钱。正好几艘大船到了天津,官员进京面圣。乾隆就赶紧召见他们。

原来弘晈他们先在一片法属的殖民地上登陆,把船上的东西卖了。然后载着金银往西,遇见佛郎机人和西班牙人争夺一片地方。

西班牙这两年战斗力不

足,打不过佛朗机人,就和大清联手。

赶走佛郎机人后,西班牙人想将当地原住民卖到南美做奴隶。

原住民的部落首领又向大清求助,弘晈就偷偷送给他们一些火器让他们抵抗西班牙人。

等西班牙的军队疲于应付之时,弘晈才出面表示,想买下这片地方。

因为这片地方不临海,气候干燥炎热。原住民又很野蛮难驯,西班牙人权衡利弊,就答应了。

当地原住民很愿意归降大清,大清的人虽然会让他们在当地干活,但是不会将他们贩卖到别的地方。

所以这片地方现在不是大清的藩属国,就是大清的土地。那里的原住民也是大清的臣民。

怎么治理这片地方,就成了乾隆和官员们要讨论的问题。

距离这么远,朝廷下发一道谕旨,一年半载才能收到,是不可能当做一个普通行省来治理的。

很多官员就建议,让弘晈去此地做藩王,每年给朝廷缴税纳贡,在派一些驻军过去,三五年替换一次,以免当地的原住民造反。

乾隆想了想,也只能如此。

六月底,弘晈回到京城。

他整个人都瘦的皮包骨,皮肤也晒黑了,一见了乾隆,就跪在地上痛哭流涕。“奴才一路上九死一生,真没想到还能回到大清,回到京城,见到主子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