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1 / 2)
其中以慕南钊的红包难度最大。
给他银子吧,多了顾喜喜给不起。
给少了,人家堂堂贵公子,这不是羞辱人么?
顾喜喜实在想不到送什么好,最后关头硬是挤出了这件礼物。
她上幼儿园的时候这么干过,写在小卡片上。
虽然是一件可能连小孩子都嫌弃幼稚的礼物。
可放到古代,或许还算新颖?
慕南钊凝视着纸条,一动不动。
顾喜喜有些心虚地笑道,“这可是我用心准备的。”
慕南钊侧目,“用心准备?”
“嗯!”顾喜喜点头,“是不是很惊喜,很喜欢啊?”
慕南钊单手将纸条原样卷起,抬头转向她,“字太丑了。”
语气嫌弃的不行,纸条却被他看似漫不经心地收入袖中。
堂屋正对门口的长桌摆了顾扒皮的牌位,香烛、贡品若干。
顾喜喜进门先点燃三根线香,恭敬地拜了拜。
早饭过后果然有客人陆续上门。
除了关系要好的秦大嫂一家,还有其他人。
有些是带孩子来拜谢陈先生、并送上束脩的,另一些则围着顾喜喜说笑不停、态度热络。
原本在顾扒皮去世后门庭冷落的顾喜喜家,一跃成为全村最热闹的地方。
这样的情形从初一持续到了初五。
顾喜喜对原因心知肚明。
大家要么想从她这得到“种粮食的秘方”。
要么跟秦大嫂一样,想跟着她干。
但这些人没有秦大嫂的决心。
他们在观望,观望顾喜喜的动向,也观望村里其他人的动向。
第105章今年还想跟你干
既然村民们不着急,顾喜喜比他们更能沉得住气。
还有余地瞻前顾后的人,是不可能一心一意的。
从初六开始,正式进入外出走访远亲、朋友的阶段。
许多人都到村外去了,花池渡村变的安静了不少。
顾喜喜总算清闲。
早饭后去山脚下照料茶树,回来时看见石头和狗娃飞奔而来。
两个小家伙满面兴奋,老远就朝她摇胳膊。
石头大声说,“喜喜姐,家里来客人了,张奶奶叫你赶紧回去!”
“什么客人?”顾喜喜走近了问。
狗娃却扯了石头一下,“你别说漏了,张奶奶说这是惊喜,必须等喜喜姨亲眼看见,她一准儿高兴!”
石头急忙捂嘴,“对,不能说!”
这两小只几乎天天形影不离,已经成了最好的朋友。
可他们一个管顾喜喜叫“姐”,另一个却叫“姨”。
称呼张婶、老郎中时又都唤爷爷、奶奶。当真是辈分大乱炖。
顾喜喜也从不纠正,任凭他们随便叫去。
她抬手在两小只额头上分别戳了一指头,“小小年纪,嘴巴挺严啊。”
“行,那你们跟我回去,一块看看热闹。”
顾喜喜家门外,顺着排开八根扁担,扁担上系着红布扎的花,扁担两头的筐子里都装着东西。
这些东西全都放在地上,站在旁边的八名汉子看见顾喜喜回来,齐齐露出笑容。
陈大富当先抱拳行礼,“东家过年好!”
其他七人纷纷跟上,“过年好”之声如雷贯耳。
这阵仗一看便知,大家是带着礼品来给东家拜年了。
顾喜喜笑着一一回礼,“大过年的,还让你们专程跑一趟。”
“外面冷,快进屋喝茶。”
“至于这些东西,”顾喜喜扫视一圈,说,“心意我领了,等会你们还是带回去吧。”
陈大富却正色道,“这可不行!”
“我们这些雇工给东家拜年,说去年大家都干的高兴,干得富足,来年还想跟着东家。”
“这份礼,东家当真要拒绝吗?”
“这……”顾喜喜陷入了为难。
按她现代人的工作思维,团队跟她做事,她给大家最高限度的薪水。
这便是双赢,你好我好大家好。
可她现在面对的是古代乡村人际关系,用的是另一套规矩。
张婶走过来,大大方方笑道,“大过年的,可没道理把客人拒之门外。”
她朝顾喜喜使个眼色,对陈大富笑道,“老陈啊,东家就是怕你们破费,你让大家把东西都抬进来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