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2 / 2)

安庆和笑道,“你不是爱吃这个吗,趁着还没变硬,你就咬一口嘛!”

顾喜喜勉强露出个笑,“多谢,我现在还不饿。”

“放着等中午蒸热了,一起吃吧。”

她以为揍了慕南钊一顿,又亲口摊牌出了气,最近积攒的郁结应该得以释放。

然而并没有,她心里好像感觉更难受了。

安庆和瞅着叉糕,说,“的确好大一块,本来我想请陈兄一起吃的,可他似乎心情不太好,不想让人打扰。”

顾喜喜忽而被逗笑了,“你这些发言听起来实在是太绿茶了,还好我知道你只是天然呆。”

安庆和自以为熟练贯通后,又听到了自己难以理解的“大业语言。”

他费解地拧了拧眉,“绿茶?天然?”

“喜喜,你是口渴了,想待在这儿喝绿茶吗?”

顾喜喜放声大笑,甚至眼角笑出了泪花。

拿上工具和自己配的药剂、肥料,顾喜喜又出门了。

山脚下那片茶园还在等着她。

无论刚发生了怎样的风波,都无法阻挡她种田的脚步。

安庆和抢了水桶和剪刀等工具,说要帮顾喜喜拿这些重东西。

顾喜喜看他态度非去不可,懒得多说话,也就随他跟着了。

俩人前脚刚出院子,西屋的门开了。

慕南钊看着空荡荡的门口,眸色晦暗难明。

方才听见她的笑声。

那个安庆和会让她如此开心么?

也许他这次根本就不该回来。

反而遭她戒备、厌恶,以为他在监视她的一举一动。

第183章一个比一个不对劲

慕南钊自嘲而笑,喃喃自语道,“监视?明知你最厌恶什么,我又有何理由那么做?”

慕南钊的确在花池渡村做了安排。

刘夫子的到来,一为带人保护顾喜喜,甚至整个村子。

这些在刘夫子与顾喜喜见面那晚,就已经坦白清楚了。

二为村塾的那些孩子们。

说出来,其实连慕南钊自己都不信。

在过去的短短数月中,他不仅逐渐适应了陈先生的位置,甚至有了一个真正教书先生的责任感。

也许是因为孩子们求知的眼神,也许是因为一声声稚嫩的“先生”,又可能是学堂中的岁月简单纯然,无需勾心斗角……

慕南钊在边境时,第一次为自己做过的选择感到后悔。

他不应该鬼使神差答应当什么教书先生!以至于离开时候还要牵肠挂肚。

于是慕南钊调出了“刘夫子”。

刘夫子的学识才华皆不输慕南钊。

更重要是,刘夫子温和又耐心,他比慕南钊更适合到村塾教书。

而慕南钊方才之所以没为自己辩白,只因顾喜喜很大程度也没说错。

慕南钊原本没打算回花池渡村。

外面有太多人、太多事等着他。

可刘夫子给他回复正事的密信末尾,出于私人交情,加了句闲话。

说当晚在顾老板家看到一名蓝眼睛胡人,行动举止荒唐无稽。

刘夫子倒也保留了读书人的风骨,只写自己看到的,并不作八卦式的赘述。

毕竟,慕南钊给他交代任务时,特地叮嘱,不必监视记录顾家的一举一动,不要打扰顾家任何人的日常生活。

慕南钊黑着脸烧新纸,还骂了句,“多事。”

他当然知道信里描述的是谁。

安庆和,从他第一次见安庆和,那小子对顾喜喜的心思就昭然若揭。

再之后,与北离的大战全面爆发。

作为霍大将军身边隐藏的智囊,慕南钊全身心投入其中,打了几场胜仗。

他好像全然忘了顾喜喜,忘了花池渡村的一切。

直到最后一场战事结束,众人得胜还营,即将清点、庆贺之际,慕南钊却给霍江留了个纸条,连夜骑快马跑了。

……

张婶哼着歌,挎着菜篮回来,身旁还有个背药箱的老郎中。

老郎中给人看诊回来,俩人在家门前那条路上遇见的。

慕南钊没来得及退回屋内,就被张婶叫住。

“小陈!你怎么一个人站那儿啊?喜喜呢?”

“她跟安庆和一起、出去了。”慕南钊头一次嘴比脑子动的快,说到“一起”二字,语气还不由自主地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