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2 / 2)
倒是孟大娘子发现了,“晴儿,你不吃饭,手放在桌子下面作甚?”
几个大人好奇地弯腰看去。
正瞧见小花趴在那嚼的嘎嘣脆,半眯着眼一本享受。
小河虾是山上泉水里长的,干净清甜,肉却不多。
只需用清油小火慢慢焙的外酥里嫩,出锅拌上盐和调料粉,就成了一道类似小零食样的菜肴。
何景兰笑道,“咱们光顾着自己吃,没人管小花也嘴馋了,还是晴儿好,为小花伸张正义。”
正说着,尝到甜头的小花从桌底钻出来,边察言观色,边试探着一点点将猫爪伸上饭桌。
张婶好气又好笑,轻轻拍了下花猫,“坏蛋,没人收拾你,你胆子越发大了,敢直接到盘子里抓菜!”
骂归骂,张婶还是夹了虾,专门抖掉调料才喂给小花。
因为顾喜喜早说过,猫不能吃太咸,毛皮会变的不漂亮,对身体也不好。、
之后两天,花池渡村各家陆续收完了麦子。
顾喜喜家虽然田地最多,麦子产量也最大,但她有几名雇工同时收割。
到了学堂收麦假的最后一日,陈大富等人已经将麦穗摊开来,在烈日下晒了大半天了。
新麦即将入仓,顾喜喜在家整理粮仓,除了老郎中,全家齐动手。
直到日头西斜,外面没那么热了,顾喜喜才准备出门。
村里有晾晒场。
土地庙内的大院子算一处,土地庙外不远,早年间还辟出一大块平坦的空地。
谁家的粮食在家院子、门前都晾不下,就可拿到这两处地方来。
顾喜喜赶到时,陈大富等人还拿着铁锹,奋力的扬起麦穗。
骡子来福拉着家里那辆板车,负责将麦子一趟趟运过来。
场边聚集了好些村民,有些是同样来晒麦子的。
众人再看见顾喜喜,眼神已经从不屑、不信、嫉妒,转变成了单纯地羡慕。
第223章各自回归
这么大,这么饱满的麦穗,前所未见,而且还在源源不断地运过来。
也难怪其他姓顾的犯红眼病。
不过大家心里越来越清楚,像顾大爷那样暗地里使绊子,或者像顾二爷那样偷肥料,最终都是行不通的。
也许所谓的秘方,真的只能在顾喜喜手里发挥效用。
傍晚回家时,顾喜喜远远看见顾二爷在路那头闪了一下,明显是躲着她走。
顾喜喜对此全然不在意。
既然无法和平共处,让对方怕她一些,倒也没什么坏处。
麦子晒足三天,脱粒归仓。
顾喜喜家的所有雇工聚在一起给麦子称重。
平均亩产一千斤!!
这个数目,别说围观的村民了,就连全程参与的雇工们都瞠目结舌。
本地冬小麦的收成,常见的是亩产五六百斤。
顾喜喜第一年接手,所获麦子就比寻常翻了一番。
怎能不让人大受震撼?
众人瞩目下,顾喜喜倒表现的寻常。
她还真不是故意扮成熟,装的不在意,而是这产量对她而言实在太平常了。
并没有什么跨越式、值得庆祝的地方。
最后,顾喜喜细分到每亩地的收成,按约定的比例,给每位雇工相应分成。
她自己并不动手,而是让雇工们自己称重,自己打包。
陈大富专门借了亲戚家的板车来。
他满面红光,喜气洋洋,“跟着东家,可比我种自家那一亩三分地值得多了!”
有年轻雇工笑道,“那你家里的田,总不能空着吧。”
陈大富笑道,“我爹现在还能干的动,我让他们随便种些作物就行了。”
另一名雇工说,“我到这边做工,我那些亲戚,还有我老婆娘家的亲戚一个一个阴阳怪气,说我没出息,自家的地不好好种,跑去给别人干活。”
“结果你们猜怎么着?如今咱东家名声在外,前天还有人求着我,想让他家小子跟我来这边,一起干。”
陈大富冷哼道,“有些人站着说话不腰疼,自家那点儿田地,年景好了,顶多能混个温饱。要是年景不好,全家只能喝稀的,饿不死就行。”
大家一边装麦子,一边聊的热火朝天。
顾喜喜心想,这批粮食到手,等外面的局势彻底平息,西北军后续的酬金到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