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1 / 2)

顾喜喜大惊。

师父究竟闻到什么了?心回电转间,她已经把所有的可能性想了个遍。

药味儿?

血腥味儿?

死人味儿?

可她为了安全起见,叫何景兰跟石头回来之前,已经把散落的毒药与混着血的浮土扫起来了。

之后更是为了彻底去味儿,泼水扫了两遍,最后洒上祛味避秽的艾草水。

就这还能发现吗?

顾喜喜心里闪过这么多念头,现实也不过是一两息的时间。

只见老郎中眉心展开,竟然欣慰地笑了。

“本来我还想今天回来说这件事的。”

“但你已经有了这个意识,甚好。”

哈?顾喜喜、何景兰疑惑地看了眼彼此。

何景兰无声地询问,“怎么回事?”

顾喜喜摇头不知。

老郎中还在继续往下说,“疟疾,咱们的师祖早就发现,蚊虫会在人之间传染疟疾。”

“可能是因为蚊虫吸血过程中所致,但具体原因……还有待探究。”

“喜喜,你洒艾草水驱除蚊虫,虽然效果轻微了些,但你能有这个意识,正好与为师不谋而合啊。”

顾喜喜一怔,疟疾?驱蚊?

她恍然,“哦……是啊,夏天是应该防蚊子。”

何景兰也松了口气,好奇道,“姜老为何突然想到疟疾?可是今日的病患有何不妥?”

老郎中说,“今日的病患倒不要紧,就是夏季胃肠不和,吃两剂药就好了。”

“可我在他家吃饭时,听他母亲说起娘家村里的一个亲戚,倒是得引起警觉。”

“大暑天的别人都嫌热,他却一个劲打摆子,翻箱倒柜寻厚棉被出来裹着。人都出汗虚脱了,他还是发抖,渐渐地起不来床,没过几日人就没了。”

何景兰失声道,“这不就是打摆子吗?”

这种病她也有所耳闻,打摆子的人只出现在夏天。

有些人把这病当作中邪,跳大神喝符水。

可最后十有八九都没治了。

老郎中颔首,“我听着症状,像是疟疾。”

“不过据说那村里再没人得同样的病。”

“或许不是疟疾,又或许幸运点,没从他身上传染其他人。”

说到这儿,老郎中精神十足道,“我得去配一剂驱蚊的药,单纯用一味艾草煮水,效果远远不够。”

何景兰赞同,“不只是防疟疾,被蚊子咬也很讨厌的!”

顾喜喜心头有些隐隐不安。

她知道古代疟疾尚没有特效药,史书中也有记载疟疾大流行的惨状。

可通过血液、母婴传播,致死率很高。

何景兰敏锐地察觉顾喜喜情绪的变化,安慰道,“喜喜别担心,未必就是真的疫病。”

“你没听姜老说么,那个村子里并没有其他人再染上。”

顾喜喜朝她笑了笑,“我没事。”

除了母婴,疟疾并不会人传人。

比起其他在人类之间快速蔓延的传染病,疟疾就要可控多了。

就像老郎中说的,这个病未必会在本地形成大范围传播。

不过顾喜喜还是要防患未然才安心,灭蚊防蚊从自己家做起。

她边盘算着,说,“家里的窗纱该加固了。蚊帐都是新换的,没问题。”

“剩下就是房门口这个漏洞,只有门帘不够严实,必须做几个纱窗门才行。”

夏天屋里热,白天人在屋里紧闭房门,肯定闷热的受不了。

纱窗门就能解决这个问题,既防蚊虫老鼠,又不妨碍通风。

家里还有春天时糊窗纱剩下的料子。

量尺寸、裁木条、钉边框、装合页……

何景兰在旁边给顾喜喜打下手,帮忙扶东西、递东西什么的。

第一个纱窗门即将完成时,张婶踏着夕阳余晖回到了家。

她身上还有淡淡的酒气,晃了晃手中一根枯黄弯折的小苗。

“喜喜,你帮我瞧瞧这个是怎么了?”

顾喜喜抬头望去,“荞麦苗?”

比起她手中正在干的活儿,还是专业对口的东西,让她更加游刃有余。

“这是荞麦的立枯病,通常发生在抽苗之后。”

张婶说,“还真是病了啊。”

“赵媒婆种的荞麦,一片小苗苗突然变成这样了,她看其他的苗苗也渐渐有点泛黄,连声说保不住了,今年恐怕吃不上荞麦面,心焦得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