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2 / 2)
入冬后庄户人家清闲下来,趁着时候去探望倒也正常。
顾喜喜思忖片刻,又问老郎中,“流放的犯人,若家人出钱打点管事的人会如何?”
老郎中双手捂着茶杯,道,“别的地方或许有用。”
“但这是西北,谁不知大将军治下严明,尤其在这个当口,大军才受皇帝封赏返回。谁敢出钱贿赂官吏,可能反而被抓起来。”
顾喜喜满意地笑了。
石头笑道,“喜喜姐放心,我听说流放到西北的犯人,全发配到边境矿山,关起来天天挖矿、拉矿石,干的都是苦力。”
“那个坏蛋在里面,肯定不会好过!”
顾喜喜莞尔,掰下一片橘子塞进石头嘴里,“好了,多吃东西,少说话。”
“成日里好像就没你不知道的事儿,我就怕你去上学时,这份聪明都用在包打听上!”
石头嚼着橘子,含糊不清道,“那不能够,我很厉害的,每次刘先生考较,基本都是狗娃哥第一,我第二!”
他自己又抓起剩下半个橘子,全塞进嘴里,闭眼打了个激灵。
“橘子好冰!好好次!”
顾喜喜说,“你既这么说,我也许久没考你的课业了,就今晚吧。”
石头丝毫不惧,挺胸抬头,“没问题!随便抽查随便考!”
反正距离晚上还早,石头又继续说起闲话,“方才我跟郎中爷爷去周家,他家人都在夸你呢。”
“不住的说今年冬天全家吃喝不愁,还要留我们吃饭呢。”
张婶抬头,笑道,“这又不是啥稀奇话了。”
“从秋天各家收了粟米,谁说到喜喜不是满脸带笑,口中称赞。”
说起这些,张婶也不无骄傲。
遥想顾扒皮才去世那两年,村里人对顾喜喜明里暗里的嘲笑、看不起。
如今却全然扭转过来。
秋收时,事实证明顾喜喜当初许诺大家的产量五百斤还是太保守了。
所有人都达到亩产六百斤,还有少数逼近七百斤。
本来各家都有夏收的小麦存粮,再加上一季超量丰收的粟米。
如此一来,赶在何景兰回京之前就收完了所有欠款。
由何景兰与赊账的人当面核对,烧毁契子清账,每一笔都没超时。
再等到播种冬小麦时,顾喜喜只需教大家怎么做,各人自去找安庆和买肥料、农药,几个小钱谁都拿得出来,再无签契子赊账之说。
至于新的种植方法也是一回生二回熟,且一通百通。
顾喜喜稍加点拨,大家都知道该怎么做了。
京城,摄政王府,雪落纷纷,何景兰伸手折下了一支红梅。
第289章不闻不问不理睬
何景兰折梅花时,身旁还站着两名英俊男子。
一人笑容可掬,一人神情冷峻。
何景兰擎着梅花,转身笑道,“都说瑞雪兆丰年,明年的麦子定长势旺盛。”
何景辉宠溺的笑了,但笑容里又有些许无奈。
他这个妹妹自打从西北回来,几句话就要扯到农耕上。
当真是被那位何老板同化了吗?
何景兰从花池渡村离开时,冬小麦已经种上了。
她瞥了慕南钊一眼,有意提起,“花池渡村会不会也下雪了呢,喜喜看到初雪,一定很高兴。”
“祁修兄长,你说是吧?”
自从何景兰放弃了慕南钊,她就再不用“阿钊”来称呼他。
之前私底下直接喊名字,如今回到京城,还是得讲一讲世交的体统,于是便用小字加“兄长”称呼。
慕南钊从刚才起就没什么表情,也不知在想什么。
听何景兰直接问到他,他转目望去,薄唇轻启,“以她的喜好,是会高兴。”
尤其当她笃定他不再回到花池渡村,她的心情应该更美好。
想到这儿,慕南钊脸色更冷了几分。
明明他早就把刘夫子放回去,表面是让刘夫子继续教书,等找到合适的村塾先生再换人。
实则,是想在顾喜喜近处留一条纽带,让她想起他时,随时能找到地方联络。
然而……
距离慕南钊重回京城已经一个月有余了。
顾喜喜没有任何消息传来,不闻,不问,不理睬。
慕南钊很确定,这个女人是在践行她之前所言。
就当她从没认识过他,就当他从没去过花池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