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1 / 2)
赵璋十分心虚,眸光不由闪烁。坐在下方的李国公忽然打翻了酒盏。
哲仁转身望去,心里暗叹:此人必死无疑。
果然,方众妙展开一卷明黄锦帛,提起笔龙飞凤舞地写下旨意,口中冷冷说道:李国公妖言惑君,屈己求和,通敌卖国,罪大恶极,即刻拖出去斩首示众!李氏九族不得入朝为官,不得考取功名,五服内徙两千,五服外徙一千,着飞羽卫即刻拿人法办。
她掷下朱笔,看向抖如筛糠的李国公,勒令道:李国公,出来接旨。
李国公扑出座位,屁滚尿流地爬到殿前,手脚飞快划拉着血泊,膝行至高台下,用力磕头。
国师饶命,国师饶命!是皇上要断您根基,非臣所为啊!
赵璋指着他怒吼:胡说八道,分明是你怂恿朕铲除国师党羽!你敢不认?来人啊,把他拖出去砍了!
左右禁军皆不敢动。之前还举着长枪围困宁远侯府的他们,终于在此刻明白大周的天由谁执掌。
国师若要深究,恐怕他们这些人今日也得死。
赵璋连连大喊:来人啊,来人啊!快把这贼人拖下去砍了!
殿内一片安静,没人站出来领命。
方众妙抬起手,点了点狼狈哭求的李国公,声音不高不低,把他拖出去砍了。
分列左右的禁军呼啦啦冲出来,七手八脚抓住李国公,将他拖行到殿外,一刀砍了脑袋。
哲仁回首望去,心里潮起潮涌,异常动荡。什么叫做权势滔天,他今日才算真正得见。蛮王要杀大部落的首领,草原上必定闹翻天。可大周国师要杀谁,那就是一句话的事。
强主铸就强国。大周确已不同往昔。此时停战实乃明智之举。
哲仁看看脚下的血泊,又看看殿外的血泊,而后看向自己的同僚们。
这些人原本还嫌他骨头软,应下诸多不平等条约,停战书签得仓促。如今再看,这停战书该不该签?
想必回到王庭,有他们在大王耳边绘声绘色地描述大周国师的滔天威仪,大王对自己的猜忌能少一些。
哲仁微微勾唇,心情好转。
与此同时,几个与李国公同族的官员也被禁军抓出来,摘冠剥袍,逐出大殿。
李国公要灭余氏全族,方众妙反手就能把李家灭掉。
这场政斗来得迅疾,去得突兀。前后不过一刻钟已经尘埃落定。
哲仁看见史正卿已放下笔,轻轻吹干停战书上的墨迹,心里颇感遗憾。签了停战书,今次朝会就该结束了。但他还想多留一会儿。
国师站在高处挥洒腥风血雨的模样,实乃世间独绝。离了大周便再也看不见了。
就在此时,半空中飘来一道空灵的声音:【我贵为大周国师,岂能主动向异族使臣伸出手,请求他与我结盟。】
【该是哲仁寝食难安,苦苦求见,再三登门,许以重诺,方得晤面。】
哲仁:
国师大人,您还真是傲慢啊。
齐修和大长公主等人一个个低头喝酒,遮掩自己想笑却又不敢笑的表情。
此时心声又道:【我不必找哲仁密谈。】
【待会儿见到匆匆赶来那人,自有一天,他冒着千难万险也会远赴中原前来求我。】
哲仁眸光闪了闪,好奇心瞬间高涨。
待会儿谁要来?
第413章 哲仁,我是你唯一的指望
听见国师的心声,所有人都看向宫门口。
此时李国公的头颅已被斩落,一名禁军捧着首级跪在殿前复命。七八名李姓官员徘徊在殿前不肯离去,正哭喊求饶。
此等喧闹之象,自然引得人人探看。
然而众人却并不关心李氏宗族的覆灭,只想知晓国师预言中匆匆赶来之人究竟是谁。
国师大人,国师大人,求您饶了家父!
一道凄婉女声忽然从殿外传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