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1 / 2)

他去看顾白,说出心中的疑惑。

顾白没有应声,不过就像王队长说的那样,通常犯罪嫌疑人要进行分尸都会在自己比较熟悉的场所,尤其是这种连环杀人案。

他们都会有自己的一定手法,比如这起案子中的带走头颅手指,在自己的场所才能更尽兴的完成分尸,而不是就在被害人的家里。

这确实是一个疑点,但具体的还是得看卷宗才行。

很快他们就找到了这起案子的卷宗,但明明已经是三十年前的悬案了,但箱子上却是没什么灰尘,甚至比较林时那个案子的箱子还要干净些。

王队长出声,“这个案子虽然已经是三十年前的悬案了,当初办这起案子也是换了一批又一批的刑警,但都没有结果。”

“虽然换了不少人,但那些刑警都一直记得,时不时就要过来看看。”他说着叹了一声气。

这个案子有太多的疼痛,就像是一根刺一样,牢牢的嵌在所有人的心理,拔不去。

哪怕随着时间的流逝,已经有不少人淡忘,但这根刺在,那肉就长不全,只要提起来就又会是一场噩梦。

顾白明白,这是所有人心里的一块心病,去不掉。

而林时也因为这块心病,走上了无法挽回的路。

将东西放在桌上,随后他又去拿剩余的。

因为案子情况恶劣,但是换了不少人来调查,所以留下来的东西也是数不胜数。

此时桌上关于林时的数据卷宗已经收起,单独放在旁边。

顾白看着眼前的箱子,虽然经常有人翻看但箱子上还是有一层薄薄的尘土。

他拿了纸巾擦拭了一番这才打开了这个放了三十年的箱子,同时还有一股沉闷的气息扑面而来,令人不适。

但随着盖子打开的时间流逝,这股气也渐渐地散了。

顾白拿起其中一份档案袋,拉开绳子从里面拿出卷宗。

放了三十年,纸张泛黄,也因为经常有人翻阅,纸张还有些褶皱。

1979年12月12,景山刑警大队接到一起报案,景山德阳村的一处房子的空房间里发现了被肢解的被害人,头部小拇指均没有找到,现场发现大量血迹可以确定第一案发现场就是这处空房间。

被害人年龄二十四岁,未婚,死亡时间12月9日,死因是失血过多造成,法医发现尸体的血被放干,尸体表面除挣扎留下的伤痕外并没有发现其他的伤痕,推测致命伤在脖子上。

但因为头部被完全砍下,所以无法确定。

因为案子没有什么可用的线索,一直到1980年9月14,出现第二具尸体。

和第一具尸体发现时候一样,区别是被害人发现的位置是被害人家里的洗手间,被发现时身体被完全肢解,头部和小拇指被带走。

被害人年龄二十三岁,未婚,死亡时间死因同样是被放干了血。

尸体表面也没有发现伤痕,几乎可以说与1979年那起案子一模一样。

之后10月6,10月19,11月12,11月24又分别接到四起报案,发现的被害人都是被放干了血,头颅和小拇指都不见了。

四名被害人的死亡时间,分别是10月5,10月19,11月9,以及11月23,除去几名是当天就被发现了,其余都是过了一两天才被发现,然后报警。

而犯罪嫌疑人在杀害第六名死者后沉寂了一段时间,直到1980年的12月15日警方才又接到一起报警,死者同样死在卫生间,尸体被肢解,头部和小拇指都被带走,死亡时间是在前一天的晚上,也就是12月14。

几起案件中,他们都没有发现犯罪嫌疑人留下的痕迹。

就在他们以为很快犯罪嫌疑人又会犯罪时,犯罪嫌疑人却没有再出现过。

顾白看着卷宗上写的,对案件已然有了细微的了解,同样的手法,死者都是单身且独立居住,死后头颅和小拇指都被带走,第一案发现场除了第一起案件外其余几起案件都是在卫生间内完成,无论卫生间是否有被装修过。

几起案子从卷宗上看到的,其实也不是完全一致,第一起案件案发现场不是卫生间,而最后一起案件被害人并不是单身,甚至还有个孩子。

从中间那几起案件来看,犯罪嫌疑人对实施犯罪的被害人是有一定的固定模式,死亡地点卫生间,单身独自居住,这是他选择的一种模式。

而第一起案件会出现不同,可能是他在挑选的时候还没有产生自己的个人标志,到第二起开始他才渐渐有了个人的标志。

也是到这儿开始有些不太对了,他连续杀了这么多人,模式很显然已经固定,那最后一起为什么会选择已经结婚并且拥有一个孩子的被害人,是在杀戮中又产生了新的模式吗?

暂时无法下结论,只能继续翻看。

档案室内非常的安静,叶局身体不好,早在他们去找档案的时候严胜就已经先送他去宾馆休息了。

这会儿屋里也就他还有严胜以及王队长三人,档案室的灯没有关就这么开着,明亮宛若白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