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2 / 2)
“……”
靖安帝皱眉:“你不认这个女婿?”
“微臣的意见不重要。”镇北王说:“闺女认他就行了。”
靖安帝朗声笑道:“知礼啊,你果真是人如其名,通明达理。”
镇北王:“……”
靖安帝得到了答案,言归正传:“朕看了捷报,你们父子四人立下汗马功劳。你的功过相抵。你的几个儿子班师回朝,朕给他们论功封赏,你意下如何?”
这么一些年下来,镇北王的子嗣有升迁的机会,如今却是籍籍无名之辈。
他吃不准镇北王的心思。
究竟是担忧儿子太过出彩,引发朝廷的注意,牵扯出幼女离开凉州一事,让镇北王府被降罪。
还是对朝廷失望,不愿再出头,让儿孙们守成,消磨完皇恩再归于平凡?
镇北王沉默良久,作揖道:“皇上做主吧。”
靖安帝心里有了底,镇北王找回女儿,女儿嫁入高门,自然不会让儿孙籍籍无名。只有儿孙建功立业,才能更好的守护女儿。
每个君主的卧榻之侧,都容不下他人酣睡。
他不昏庸无道,信任镇北王府世代忠良,但一个有软肋的功臣悍将,终归让人更放心一点。
“既然如此,那微臣有一事要禀奏。”镇北王从袖子里掏出两本奏疏,呈递给靖安帝。
靖安帝心中疑惑,拿起奏疏翻看。奏疏里的内容是请他重新下旨册封沈青檀为郡主,他们愿意用功绩来换。
末位处,哐哐哐盖了三个印章,赫然是镇北王的三个儿子的印章。
靖安帝:“……”
他合上奏疏,抬眸看向镇北王。
“皇上要封赏,我们这个请求,应该不过分吧?”镇北王扯着唇角,拿靖安帝套近乎的话,堵了回来:“毕竟我们是一家人,微臣若是客气的话,未免太过生疏了。”
他们父子四人商量过,必定要让蛮蛮风风光光的认祖归宗。
靖安帝:“……”你倒是真敢攀亲戚。
他翻开另一本,上头罗列着沈夫人偷拐沈青檀的罪状,以及这段时间以来,沈夫人对沈青檀的迫害。
靖安帝两根手指点着奏疏:“这是何意?”
“皇上治承恩侯府的罪,应该要张榜告示大周百姓吧?”镇北王眉眼透出锋芒,冷声说道:“这些罪状全都写上去,让世人知道,蛮蛮与人私奔的谣言,全是侯府所为。”
靖安帝费解:“百姓们都知道此事是谣言。”
“蛮蛮的身份不一般,侯府被治罪,她不必承担罪名,反而还声势浩大的认祖归宗。难免会有不知内情的人指责她忘恩负义,不曾为侯府求情。”
镇北王挑了一下眉:“皇上应该也不愿见家人被人非议吧?”
靖安帝:“……”他可以断了这一门亲,将人叉出去吧?
细想一下,靖安帝又觉得十分在理,便合上了奏疏。
“朕准了。”
镇北王这会倒是真心实意的谢恩。
君臣二人就北境一事,商谈了一番。
镇北王退下。
曹公公进来禀报:“皇上,国公爷已经到了。”顿了顿,又说:“贵妃娘娘与誉王也来了。”
靖安帝眼底一片阴翳,“传国丈进来。”
曹公公领命,去殿外请国公爷进殿。
国公爷进殿,屈膝跪在地上请罪:“皇上……”
靖安帝抬手打断国公爷的话:“国丈,沈文贤罪恶滔天,赵珏与他牵扯甚深,并非是清白之身。”
国公爷在听到承恩侯被定罪的时候,便已经猜测到了。赵珏为了爵位,与承恩侯来往密切,怎么可能会置身事外?
在曹公公传他入宫时,便确定了心里的猜测。
“你既是元荣的父亲,也是朕的恩人。此次朕便网开一面,不治他的罪。”靖安帝意味深长地说道:“国公府的兴衰,你不能指靠一个人维系。再大的恩德,朕也不能次次容情。”
国公爷听懂靖安帝话里的意思,此次靖安帝饶了二房,便是抵了恩德了。若是下次再犯错,不会再讲任何情面。
“老臣叩谢圣恩。”国公爷磕了一个头,声音苍老地说道:“老臣定会好好管束不孝子孙。”
第195章 夺权
靖安帝亲自将国公爷搀扶起来:“你的嫡长子心无远志,嫡次子不堪重用,国公府交在他们手里,难以长盛。至于你嫡出的孙辈……”
他摇一摇头,叹道:“可惜了,你最有本事的子嗣,生在了庶出。”
这句话直指国公爷的要害,整个人一下子苍老了许多。
靖安帝语重心长地说道:“国丈,你还是早些做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