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2 / 2)

百姓们的情绪更加激愤,纷纷涌向了四夷馆,看到北齐的人出来,便朝他们扔石头。

“我们大周向来以和为贵,皇上为了不让咱们这些老百姓流离失所,经受战火之苦,方才同意与你们北齐修好。”

“你们一个战败国,非但不知感恩,还丧尽天良,打着和亲结盟的幌子来大周挑拨离间。”

“国仇家恨,不共戴天,我们不答应交好,更不答应和亲。”

“对,不能和北齐和亲。北齐的将士,杀死了我们的至亲,更杀死了我们大周的公主,定要他们血债血偿!”

“血债血偿,血债血偿!”

四夷馆内,北齐使臣和齐王,听到一声高过一声的“血债血偿”,各个神情凝重。

这个时候,侍卫捂着头从外面进来:“殿下,外面围满了大周的百姓,看见咱们北齐人出去,便拿石头砸人。”

齐王看着头破血流的侍卫,一拳头砸在桌子上,咬牙切齿道:“当真是一群刁民。”

偏偏他们不能对大周的百姓动手,否则的话,大周的士兵必定会围剿了四夷馆了。

“你不是说靖安帝不会揭发仪贞公主在北齐的遭遇,更不会揭露赵颐的身世?”齐王怒火攻心,朝高副使发作:“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东西,父皇怎么会将如此重任委派给你这个蠢货。”

高副使脸色难看,却也不敢反驳齐王的话。因为他次次都胸有成竹,却次次都没有在大周占上风。

这一次,他是真的没有想到靖安帝居然会敞开了说,半点遮掩都没有。

甚至借着他们这一股东风,将仪贞公主捧到高不可及的地步,受大周百姓敬仰,而不是一个耻辱的存在。

如今他们的情势急转直下,想要安然无恙地回国都很难。

“下官失算了。”高副使恼恨靖安帝不按常理出牌,同时想到他们的处境,不免有些心慌意乱:“不行,任由事态发展下去,说不定我们会被大周的皇帝抓起来,用来威胁北齐。”

高副使无法维持冷静,立即修书一封,命人八百里加急送去北齐。

齐王心烦气躁,起身去找广宁公主,希望她能从誉王那儿入手,为他们谋取一线生机。

-

靖安帝在太庙为仪贞正名,并没有让赵颐在场,而是让他留在养心殿。

等他将一切事宜处置好了后,方才换上一身便服,私下带着赵颐出宫,乘坐马车,去往了凤形山。

第303章 召见

马车停在凤形山脚下,赵颐率先下马车。

随后,他挑开马车帘子,搀扶靖安帝下马车。随行跟来的曹公公,很有眼色地站在一旁,不去干扰到甥舅俩。

甥舅俩站在山道入口,相顾无言。

靖安帝今日没有安排赵颐去太庙,是不希望在他亲自揭露的时候,众人用异样的眼光去看待赵颐。

因为赵颐身世刚刚揭露,朝臣们不会在第一时间接纳赵颐,靖安帝担心那些不友善的眼神,会刺伤赵颐。

他们从皇宫到凤形山,很默契的没有开口。

谁都没有刻意去提起身世。

靖安帝看着赵颐异常平静的神色,似乎不管遇到什么样的事,都是冷静的,克制的,从容的。

他敛去思绪,往前迈开步子:“走吧。”

赵颐望着青石板铺就的幽静小道,干净整洁,只有几片落叶。

两排侍卫拱立在小道两侧。

他缓慢地跟在靖安帝的身后,来到一座别院门前。

别院白墙灰瓦,素淡明净。

赵颐推开了院门,院子里的景象映入他的眼底。

只见院子里种满一片秋菊,竞相绽放,沿着架子爬满墙壁的藤蔓,结着一个个胖肚子瓠瓜。

正午的阳光洒在瓦片上,炊烟袅袅,菜香四溢,充满了烟火气。

靖安帝说:“仪贞说不喜欢冷冷清清的地方,比起住在质子的馆舍里,她更喜欢市井里的生活气息。”

所以看守别院的侍卫,会在别院里正常的生活,让这一座院子充满生活气。

赵颐手指微微蜷缩起来,市井里的生活自由坦荡,无拘无束,充满人情味。

她不是喜欢市井生活,而是向往着市井那一份自由惬意。

靖安帝迈进院子,踩着色泽光滑的石板,来到了后院里。

赵颐一眼看见后院里苍翠的松柏林立,围绕着一座孤零零的坟墓,竖着半人高的石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