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1 / 2)

鸿胪寺卿偏头对赵颐说道:“诶,小赵大人,你说北齐的帝师是诚心来求和的吗?还是说带着一肚子坏水来的?”

鸿胪寺卿知道赵颐是北齐的皇子,却没有将他当做北齐人。

其一是赵颐在大周长大。

其二是赵颐与北齐有血海深仇。

说起话来,毫无顾忌。

赵颐说:“求和。”

鸿胪寺卿询问道:“为何”

赵颐微笑道:“虽说两国交战,不斩来使。但是北齐不遵守规矩在前,我们也没必要讲道理。”

鸿胪寺卿瞬间明白过来,拊掌道:“对啊,我怎么就想不到呢?北齐的肱骨大臣都在咱们手里呢。北齐不想他们折在这儿,就得掂量掂量。”

赵颐想到齐王的眼神,脸上的笑容敛去,陷入了沉默。

这世间最不可把控的就是人心。

北齐的人怕被扣留在大周,成为要挟北齐的人质,但也不能保证齐王会不会为了一己私利,心存了侥幸,再生出其他事端。

-

四夷馆,帝师沐浴出来,身着一件月衣,姿态闲适地坐在镜台前。

燕一拿着一块干净的帕子,一边为帝师绞干长发,一边打开话匣子:“主子,属下瞧着大皇子的气度,与您一般无二,看起来很和善。”

第310章 闹事

若是没有过人的智谋,以赵颐和善的性子,假以时日回到北齐,估摸着会被吃得连骨头都不剩。

其他皇子先不论,单说齐王就不是一个善茬。

“大皇子体弱多病,戒骄戒躁,不可大悲大喜。若不是个和善性子,怎么能活到今日?”

帝师告诫道:“燕一,不可妄议皇族。”

顿了顿,他提醒道:“说话做事之前,先想一想自己的名讳。”

燕一瞬间闭了嘴,他和燕二跟在主子身边时,主子特地给他们新起了名字,并且给了恩典随主子的姓。

他名唤燕谨言,燕二名唤燕慎行,以此来约束他们的言行。

燕一意识到自己犯了大错。

言多必失,尤其是在别国的地盘,稍有不慎便会被人断章取义,落人口实。

他不敢再妄议皇族,取来火炉子,为帝师烘干头发,将乌黑的发丝梳得整整齐齐,挑了一根玉簪子束发。

燕一从铜镜里看着帝师清贵无双的姿容,暗暗感叹了一句。

可惜了,帝师年幼时受到重创,无法孕育子嗣。

否则的话,以帝师的风华,孕育的子嗣,还不知是何等的风采呢。

“叩叩——”

门扉被敲响,侍卫在外急声说道:“帝师,大周的百姓在四夷馆门口闹事。”

燕一闻言,连忙退到一旁。

帝师起身,走出屋子,询问道:“外面是什么情况?”

“百姓驱赶我们离开大周。”侍卫愁眉不展地说道:“自从靖安帝揭露仪贞公主在北齐的事迹之后,百姓们便来四夷馆闹事。直到传出您要出使大周,大周安抚了百姓,四夷馆方才得到了片刻清静。”

说到这里,侍卫听到外面闹哄哄的声音:“百姓们大概听说您到了大周,特地来闹事施压,警告我们别动坏心思。”

帝师略作思索,沉默地折回屋子,另外换上一身棉袍,再披上一件氅衣,方才带着下属去往四夷馆门口。

齐王与高大人也闻讯而来,前者满脸愠怒,后者满脸忧愁。

他们见到帝师,恭敬地行礼:“帝师。”

随后,齐王隐忍怒火地说道:“帝师,大周的百姓就是一群刁民,砸伤了北齐的士兵。没安分几日,又来闹事,简直就是欺人太甚。”

高大人六神无主地说道:“帝师,依您之见,此事该如何处理?”

帝师听到门口的百姓在高喊“北齐的使臣滚出大周”“大周不欢迎强盗”等口号,眉心紧皱:“此事交由我来处理。”

他走出四夷馆,看着大周的百姓里三层,外三层围在四夷馆门口,身上穿着几件粗糙的麻衣,手里挎着篮子,装满了大大小小的石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