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2 / 2)

最终,云疏点了点头,什么话都没有说,面色凝重地离开。

-

梅园,赵颐端坐在圈椅上,垂眸看着手里的信,眉头紧蹙。

誉王准备离开永庆郡,似乎不打算带走广宁公主。

不等他深想,门外传来江暮的声音:“主子,大事不好了。”

说话间,江暮推门进了书房:“铅矿塌了,死了五六个百姓。外头传出流言,说是您为了拿到郡守的证据,故意派人将铅矿给弄塌了。属下打算出城打探一下消息,谁知城门被关,任何人不得进出。”

说到这里,他格外愤懑:“这分明就是在针对您。能封锁城门的,除了北齐帝,还能有谁?”

“北齐帝为了打压您,不顾百姓的死活,分明就是暴君!”

江暮越说越激动,一张脸涨得通红:“不行,咱们得将流言压下来,不然对您极为不利。”

“慢着。”

赵颐却有不同的看法,有心人要陷害他,外头的传言是压不下去。想要压制舆论,便要制造出更大的舆论。

他正要开口,门外传来一阵脚步声,紧接着江朝敲门进来,禀报道:“主子,外头在传,郡守作恶多端,频频开采铅矿,又不曾祭拜山神,惹怒了山神,铅矿方才坍塌了。”

第452章 煽动

赵颐并不觉得此事是巧合,下意识想到了誉王。

莫非此事也是誉王的手笔?

一旁的江暮听了,笑声畅快:“这帮孙子作恶多端,老天爷都看不过眼,显了神通在帮助咱们啊。”

江朝瞥了江暮一眼,继续向赵颐禀报:“属下暗中调查了一番,这些传言出自一位道长之口。这位道长在永庆郡很有名望,不仅精通风水/,还医术高超,平日里济民救弱,深受百姓尊奉,人称柳神仙。”

“柳神仙……”赵颐略微思索,询问道:“道长在何处?”

江朝回道:“在城门口。”

赵颐当即吩咐江暮备马,去城门口一探究竟。

主仆几人骑着快马即将抵达城门口的时候,赵颐勒住了缰绳,远远地望向喧闹的人群。

只见一位长须白发的七旬老者站在人群中间。

他身着道袍,清癯矍铄,一副仙风道骨的模样。

此人的身份不言而喻。

赵颐翻身下马,将手中的缰绳递给江朝,正准备朝人群走去,便听见百姓问起坊间的传言。

“柳神仙,此次铅矿坍塌是郡守不敬山神所致吗?”

柳道长叹息:“事已至此,你们准备一些祭品祭祀山神,今后切莫再开山采矿。”

这句话算是证实了传言属实。

大多数百姓受过柳道长的恩惠,因此对他的话深信不疑。

何况最初开采铅矿的时候,他们没有祭祀山神,铅矿便坍塌过一次。之后他们年年祭祀山神,便再也没有出过事。

自从冯之焕来永庆郡赴任,无论是开山采矿,还是每年祭祀山神的日子,都不曾举办过祭祀仪式。

每家每户都有壮丁去采矿,他们担心冯之焕对山神不敬,会惹怒了山神,纷纷在家里偷偷供奉山神。

谁知最担心的事情,终究还是发生了。

想到这里,百姓们情绪激愤,恨不得将郡守献祭给山神,以此来平息山神的怒火。

而少数人,则是不信鬼神之说。

他们在永庆郡是有头有脸的人,消息比那大多数百姓要灵通。在这一则传言流传出来之前,便已经听说赵颐为了拿到郡守的罪证,故意将铅矿弄塌的传言。

比起柳道长的话,他们更相信后者,纷纷开口:“柳道长,冯大人来永庆郡赴任,并非一年两年。若是因为他作恶多端,不敬山神而引发了灾祸,那铅矿早便塌了,何至于等到今时今日才塌?”

冯之焕的心腹李庸乔装成一位老叟,混迹在人群里。他听到这句话,便抓住了机会,给身边的随从递了一个眼色。

随从立即接了话茬:“可不是这个道理?广陵王来永庆郡之前,咱们这儿平安无事。广陵王来了之后,要么是南亭苑的官兵被杀,关在里头的暴民被救走。要么就是暴民堵在城门口,抢夺商贾送来的救命粮食。现在倒好,从未出事的铅矿也塌了,闹出了人命。这一桩桩,一件件,难不成都是山神降下的惩罚?”

这一番话犹如平地惊雷,在人群里炸响。

原本对柳道长的话深信不疑的百姓,此刻眼底流露出茫然。一时看看柳道长,一时又看看煽风点火的人,不知该信谁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