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章(2 / 2)
“朕这些天,思来想去,贤王出事了,广陵王才是最得利的人。”北齐帝直接往赵颐头上扣帽子:“朕前段时日在早朝维护广陵王,倒是没想到助长了他的野心。为了迫害自己的手足,不惜挑动内乱。”
几位大臣愣怔住,满脸错愕,显然没料到北齐帝竟然把所有罪责,全都归咎到了广陵王的头上。
虽然贤王的血脉纯正,是储君的不二人选,但也不至于为了保下贤王,把广陵王推出来顶罪吧?
他们对视一下眼神,全都对北齐帝的做法感到不满。
“陛下,广陵王行事谨小慎微,而且很有章法,从来没有出过差错,或者被人抓住过把柄。若是他在背后推动这一切,指向性太强了,着实不是他的作风。”
“陛下,这天下哪有不透风的墙啊?广陵王恐怕明白这个道理,顶着文武百官对他的口诛笔伐,雷厉风行地处置了朝廷几位重臣,便是为了杜绝隐患。”
“以至于通判供出贤王时,没有败坏了您在百姓心里圣明贤德的名声,否则百姓定然会质疑您为了保下贤王,弃他们于不顾。”
“更何况,贤王的罪行属实,广陵王实在没必要杀通判。”
这也是北齐帝想不通的一点,通判恨贤王入骨,既然敢在刑场上供出贤王,说明他手里握有证据。重新审理他,不过是将罪名钉死在贤王头上。
赵颐何必多此一举呢?
首辅看着北齐帝一副认真思索的模样,显然是把他们的话听进心里去了。
他说:“陛下,以他与贤王的身份,广陵王如何不知道处理永庆郡的案子,一个不慎就会惹得一身腥?他分明可以借着身上的伤势回绝您,可为了替您分忧,还是顶着压力接下这一桩案子。”
“您仔细想一想,这件事看似是广陵王受益,但事实上却让您疑心他,厌弃他,没有捞到半点好处。”
“若是他与贤王两败俱伤,北齐内乱,最后得利的人是谁?”
他们虽然属意血脉纯正的皇子作为储君,但是贤王难堪大任,把江山交到他的手里,北齐便要亡国了。
“广陵王的确没有这个能力煽动各地百姓起义,一定是前朝余孽,他们打算借着各地爆发的内乱,推翻朕的江山。”北齐帝慌了神,直接下令:“你们传朕的旨意下去,北齐士兵分为两半,一半镇守边防,一半戍守各地。一旦有刁民挑事,就地格杀。”
“陛下……”
“当务之急,是如何剿杀前朝余孽,平定内乱。至于如何处置贤王,容朕再想想。”北齐帝摆一摆手,示意众人退下。
首辅和都御史摇了摇头,在对方眼里看到了失望。
他们不再说什么,起身告退。
只有一位老臣留下来。
北齐帝头痛欲裂,强压下胸腔里翻涌的戾气,不耐烦地问道:“你还有何事?”
汪大人劝道:“陛下,为君之道,必须在心里先有百姓,若是损害百姓来奉养自身,犹如割自身的血肉来喂饱自己。虽然肚子饱了,但是身体死了。若要安定天下,先端正自身,否则将会引发内乱。”
“贤王心里既没有百姓,也没有端正自身,实在是难堪大任。”
“而广陵王胸怀天下,又有治国的才干。可惜血脉不纯正,难以让群臣信服。”
说到这里,汪大人跪伏在地上:“微臣斗胆,恳请陛下选秀,绵延子嗣。”
北齐帝目光阴鸷地看着跪在大殿中央的汪大人。
此人是前朝的旧臣,拥立先帝建立新朝,很受先帝器重。
如今竟然算计到他的头上来了。
他若广纳后妃,诞下皇子,立为新君,由他们这帮老臣辅政,北齐的江山还会姓楚吗?
更别说,他的身体抱恙,早就无法孕育子嗣。
北齐帝怒斥道:“朕这把年纪选秀,你是想让天下人耻笑朕,唾骂朕昏庸吗?”
“微臣不敢。”汪大人冒死进谏:“您若不愿选秀,不妨在宗室挑一个合适的人选,过继在您的名下。”
“朕有儿有女,并非绝嗣。”北齐帝大动肝火,一掌拍在桌案上:“你劝朕过继,究竟是何居心?”
汪大人大惊失色:“陛下,微臣对您忠贞不二,只是为了江山社稷。”
“再让朕听到你今日说的话,朕便砍了你的脑袋。”北齐帝懒得再应付,指着殿门:“给朕滚出去。”
汪大人不敢再多说,战战兢兢地离开。
北齐帝注视着汪大人颤颤巍巍的背影,心里顿时有了主意,不但能稳固贤王在朝臣心中的地位,还能够将前朝余孽引出来。
第490章 母妃等着
贤王失魂落魄地从内殿出来,脸上布满悔恨之色:“父皇,您政绩卓著,勤政爱民,是百姓口口相传的贤明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