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2 / 2)
沈青檀未曾想到赵颐会把问题看得这般细致入微,当真是舍不得她有半点委屈。
她不由得感叹道:“若是每个男子都像你一般,能够体谅女子的不容易,那该多好啊。”
夫妻之间多些真诚,少些算计,世道上便不会有许多不幸的女子。
但背德之人,多半会不得善终。
赵颐却说:“我小的时候,母亲告诉我,起初她与父亲不怎地恩爱,父亲也不听她的话。她也不恼,操持了国公府大半年之后,特地逮着父亲的错处,同他说‘我嫁给你,一不图名,二不图利,孝敬长辈,和睦妯娌,一心一意把府上的事务打点好,让你不为内宅的事儿烦忧。而你只需要把差事办好,把乌纱帽戴牢靠就行了,哪有我的责任重大?你若想家中安稳,就该对我有感恩之心,多些体谅和尊重。’父亲自然知道母亲是个有智慧,且德行深厚的人,从那之后,便事事以母亲为重。”
沈青檀微微一怔,很诧异赵大夫人在赵颐跟前说这些话,随即想到她直爽的性子,便不觉得意外了。
赵大夫人遇着顺心的事儿,不说不痛快。可若是在外头炫耀她的训夫之道,以及夫妻之间的恩爱,不知道要遭多少白眼儿。
她唯一的听众,只有小赵颐了。
沈青檀几乎能够想象出赵大夫人抱着赵颐眉飞色舞地说着她治家之道的画面,除了有心在儿子跟前炫耀之外,也是在教导儿子要懂得敬重自己的媳妇。
赵颐看着沈青檀眼底的崇敬,并没有说母亲“忍辱”了大半年,最后拿着长矛抵着父亲的脖子说的这句话。
他微微笑道:“与你成亲之后,我愈发体会到母亲这句话的道理。我们的家有你在操持,我才能没有后顾之忧。所以,在别的事儿上,我更应该多多顾及你的感受。”
由此可见,长辈的言传身教,对子女的影响极为深远。家风正,教导出来的子女,大多德行端正。
“那夫君打算如何做?”沈青檀轻轻推开赵颐,勾着他的腰带,含情带俏地说道:“生个孩子吗?”
赵颐身随心动,当即拦腰抱着她,朝浴室走去:“再陪我洗个澡。”
而在这个时候,听雪和流月提着热水进来,便瞧见浴室的门在面前关上。
下一刻,里头传来“扑通”地落水声,自家王妃的声音从内里传出来:“这是我的洗澡水。”
紧接着,王爷的声音也传了出来:“我身上脏,先过一遍水,待会再换一桶干净的水。”
王妃似乎还想说什么,“呜咽”了一声,便消了声儿。
听雪和流月对视一眼,脸色通红地退了出去。
-
翌日一早,赵颐进宫面圣,在半道上遇见出宫去请他的刘公公,一行人去了勤政殿。
第509章 两派人马的私心
北齐帝与几位大臣在勤政殿商议国事,并未让赵颐在门外候着,而是一反常态地吩咐内侍在他的身边摆放一张椅子,“颐儿,你坐在朕的身边,听一听诸位大臣对国策的建议,替朕参谋参谋。”
“微臣领命。”赵颐极为自然地坐在北齐帝的身边。
北齐帝的举措令几位大臣感到意外,随即想到北齐帝只剩下这么一个儿子,让广陵王参与机密之事也在情理之中。
只不过广陵王的身世特殊,存在着极大的争议,导致百官分为两派。
一部分朝臣支持广陵王,他不仅深得民心,还是几个王爷里头最出挑的存在。若是他成为北齐的帝王,必定会带领北齐走向新的高度。
虽然他身上有一半大周的血脉,但不全是坏处。
这一层身份运用得好,对于如今的北齐而言,反而利大于弊。
毕竟当下的北齐不如先帝时期强盛,与大周的国力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
与国破家亡相比,广陵王的身世又算得了什么?
他们看得很分明,靖安帝与广陵王是舅甥关系,又因着仪贞公主的缘故,靖安帝对广陵王十分偏爱。在不涉及到大周核心利益的前提下,两国能够保持和平友好的关系,不仅可以共同抵御外敌,还可以增加经济往来,互利互惠。
只要在靖安帝执政期间,北齐不对大周动歪心思,两国便能一直相安无事,有充足的时间让广陵王将北齐治理得国富民安,兵强马壮。
等到靖安帝退位,大周新帝登基,就算两国不能再保持友好的关系,而那时的北齐也恢复了元气,有实力与大周抗衡。
他们并不担心广陵王会向着大周,在他成为北齐的帝王之后,便与北齐成为了一体。不会因着与大周的私情,而罔顾国家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