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2 / 2)

他若是不出兵,北齐将会面临两种结局。

第一种,赵颐在大周将士的协助下称帝。

第二种,大周出尔反尔,背信弃义,趁机吞并北齐。

可无论哪一种结局,他都是死路一条。

而他若是出兵,协助赵颐夺回政权,那便前途无量。

明眼人,都知道该如何选择。

汪乔信心里极其不爽,却也识时务:“我来了。”

“汪大人心怀大义,不忍心让百姓颠沛流离,无以为生。”赵颐微微笑道:“我果然没有看错你。”

汪乔信:“……”我的拳头是真的很硬。

赵颐轻抚了一下袍子上的皱痕,似乎在对他说:你的拳头是很硬,但是我的身份要比你的拳头更硬一点。

汪乔信:“……”算了,文人无行。

他不予计较。

-

赵颐证实了右柱国有谋朝篡位的意图,又有汪乔信的追随,于是顺应民心,率军讨伐右柱国,解救北齐帝。

镇北王在应城收到云城传来的消息时,站在了城墙之上,平日里充满威严的一双虎目,此时却失去了锐气,遥遥眺望着北齐都城的方向。

原来他以为找到了女儿,便能将女儿接回家好好宠爱,将这些年的空白全都填满。

可谁知,在即将见到女儿的前一刻,却得知了女儿已经嫁为人妇的消息。

尽管他心里充满了遗憾,但在见到小两口恩爱的模样后,满腔的遗憾全都化作了一个念头:只要蛮蛮幸福就好。

国公府的门第,倒也与他的蛮蛮相配。

谁能料想到,他的蛮蛮有朝一日,竟成为了王妃,而且还将成为天底下最尊贵的女子。

这时,副将上前询问道:“王爷,我等何时撤离应城?”

镇北王沉声答道:“等皇上的旨意。”

副将顿时明白过来,镇北王是想在这儿等着广陵王的捷报,以防出现了意外,能够及时出兵支援。

“是。”副将提醒道:“王爷,起风了,您快回营帐吧。”

镇北王摆一摆手,示意他先下去。

副将下了城墙,翻身上马,在策马离开之前,下意识地抬头望向城墙。只见西风吹卷着黄沙漫天飞扬,镇北王伫立在城墙之上,巍然不动,似一面坚不可摧的后盾,默默地守护着他远在云城的女儿。

-

大周。

和亲的队伍抵达京城,誉王先将广宁公主安置在会同馆,随后与出使北齐的臣子,一道进宫复命。

第535章 考问

靖安帝在太极殿召见了派往北齐迎亲的大臣们,一一听了他们的汇报之后,便让众臣回府好好歇息,单独留下了誉王一人。

“此次你出使北齐,一路上磨难重重,朕已经知晓了,让你受累了。”靖安帝站起身,缓缓走到誉王的身边:“你在北齐时,对颐儿多有帮扶,朕很是欣慰。”

靖安帝原本怀疑是誉王对瑞王下手,毕竟瑞王检举誉王私造兵器,并且将誉王的爪牙一个个拔除,以誉王睚眦必报的心性,又怎么会不报复回去呢?

更何况,瑞王与誉王还有利益之争。

只是,他派人去查,得出来的结果都是意外导致瑞王落马伤到了脑袋,此后再也无法苏醒。

也不怪靖安帝怀疑誉王,只因在誉王的眼里没有善恶之分,向来是以自身的利益为主。

哪怕今日为了利益,与对方斗个你死我活。明日又会为了利益,而对对方施以援手。

当初誉王将赵颐和沈青檀视作他成为储君的挡路石,恨不得将他们除之后快。

如今赵颐去了北齐,与誉王再也没有利益冲突。誉王非但没有再与赵颐作对,反而帮扶赵颐在北齐站稳脚跟。

一方面,赵颐留在了北齐,对誉王再也没有威胁。

另一方面,誉王希望靖安帝看在他帮扶赵颐的情面上,在选定太子的时候,内心能够更偏向他。

所以瑞王出事,靖安帝立马怀疑到誉王的头上。

“父皇,这是儿臣应做的分内事。”誉王语气温和谦恭地说道:“于情,表兄是姑母唯一的血脉,儿臣定然要守护他的安危。于理,表兄若是能成为北齐的新帝,便不会与大周发起战争,两国能够结为盟国,也有利于大周休养生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