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穿着龙袍穿越了! 第13节(1 / 2)

也为了证明,这封信上的有一句承诺有效。

算起来,吕布还比刘秉认识的字多呢,一眼就看到了这信上最重要的一句话。

他长眉一挑:“这重礼相谢是什么意思?”

司马朗仿佛是因看到了吕布的意动,连忙摆出了笑脸:“重礼就是重礼,今日到访求见将军,我也奉李公之命带来了一份见面礼。”

一旁的士卒见吕布脸色,走上前来附在他耳边说了两句。那话中的见面礼,便是一份数量不菲的金银财货。

吕布抬眸:“你说的那李公是……”

“李公已自官场隐退,但先前曾是冀州刺史,尚有几分家底。若是被贼寇劫掠,就什么都不剩了,还不如分与将军,请您庇护一二呢,您说——是吗?”

司马朗小心地观望着吕布的神情,又添了一把火。“李公还说,他与将军虽未谋面,但也总有一份缘分。野王与并州只一山之隔,如今将军又恰好驻扎在河内,若蒙将军不弃,也有半份同乡情谊了,往后,还有互惠互利的机会。”

吕布脸色微变,低声自语:“同乡……”

这句同乡和互惠互利之说,看似不过是空口白话,威力一点都不逊色于那句“重礼”。

他选择向董卓投诚,当然是为了往前走出一步,可光只有董卓这个“义父”,和他手下的一干并州武将,只怕依然要被朝中的官员排斥在外,有了李公这“半个同乡”就大不一样。

别看对方现在只是个被贼寇所扰,不得不向他求助的可怜人,但他归根到底也是一位士人,还是个当过大官的士人!

他来这河内收拢丁原旧部,竟还有这样意外的收获!

吕布心中已有了定夺,一把抄起了手边的画戟站了起来,开口便道:“好!既有贼寇作乱,岂可耽搁,我这便出兵,与你往野王走一趟。”

司马朗面露惊喜,快步跟上了吕布:“将军如此大义,我代县令与李公先行谢过!”

“且慢!”二人刚刚掀帘而出,就听前方一个声音拦住了去路。

司马朗心中一惊,面上却不敢露出分毫异色。

他朝着前方看去,只见那刚直的声音出自一员年轻的武将之口。

那人见两人止住了脚步,脸上露出了并不赞同的表情:“将军不可轻举妄动!我等屯兵孟津,已能起到威慑之用……”

“哎,文远,你比我们先来洛阳数月,怎么把胆子也给丢了!”吕布哈哈一笑,一把拍上了他的肩膀,打断了对方的话,“区区一县之地,诸事易得,有何可惧!也好趁机叫那黑山军知道,我们随时能让他们滚出河内。”

他也去多得一份家财,结交一路人脉!

人家的诚意都已到这里了,他又怎好将人拒之门外。

已有士卒将他的坐骑牵来,这身着宝甲的英武将军即刻翻身上马,与他手中的画戟一般蓄势待发。

“文远,你留守此地,我去去就回。”

【作者有话说】

第12章

“将军!”那将领还要再说,已被吕布调兵的将令掩盖了声音。

司马朗若有所思地看了他一眼,向吕布问询:“不知这位是——”

“你问他作甚?”

唯恐吕布生疑,司马朗连忙圆场:“我见他虽不如将军,但也不似等闲,更羡慕将军这并州军中人才济济!”

这话吕布爱听,嚣张的眉毛都快飞到天上去了。

“要我说,你们河东也是人才济济。至于你问的人,他叫张辽,曾是我并州的武猛从事,因先前大将军所召,被丁原先派来了洛阳。他与我有旧,我就向义父请托,将他调到了我麾下。”

“你我往野王县走一趟,令他驻守河东渡口,谨防此地有失。后方有他策应,我更无惧也!”

司马朗喃喃:“原来如此……”

兵马出营,张扬得有如猛虎出山。

可若细看去就会发觉,他们军容齐整,龙骧虎步,并非一群莽夫倾巢而出。

司马朗眼见这样的一幕,心中不觉有些震撼。

他先前只知道,就在去年三月,上一任并州刺史还因为胡人南侵战败被杀,这才有了丁原的赴任。随后又发生了吕布杀丁原这样的内讧。

有这两桩事情在前,他对并州军多少有些轻视,却不料,吕布此人虽然好骗,但统兵勇武并不作假,在后方也还留着一位遇事沉稳的将领策应。

幸好,他因陛下的表现选择亲自来做这个说客,又因陛下说要对并州军慎之又慎,连夜重新制定了计划。

只是骤然听闻还有张辽此人在这里留守,需要再做一出安排而已。

吕布回头,就看到这位说话体面的使者爬上了马车,费力地跟上了他们这一行人行军的队伍,忍不住发笑。

竟未留意到,随着马车向前,有一道身影自车中跳下,滚到了道旁的荒草之中,直到前方的兵马消失在了视线之中,这才拔腿向着一个方向奔去,去为黑山军的另一路人通风报信。

而吕布这一行行动如风,虽有步兵拖慢了脚步,依然在日落前行出了二十多里,距离抵达野王县路程只剩一半。

他没打算趁夜行军,着令士卒就地扎营。

但还未等全营歇下,他就见前方探路的士卒折返回来,凑到他耳边通报了两句。

吕布眉头一皱:“让人将那位使者请来。”

司马朗被带来时,人都还有些懵。

吕布问他:“斥候来报,前方有人拦路,你可知是何情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