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穿着龙袍穿越了! 第45节(2 / 2)
“弘农王不在京中?”荀爽愕然失声。
蔡邕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今日董卓提起过,他去见过弘农王,因近来流言甚多,先将他给禁足了。”
他求救一般地看着荀爽:“慈明,你告诉我,现在这情况,我该怎么办?这么大的事情摆在眼前,我这封信还送不送?”
一旦送到了卫家,昭姬一定会被牵扯下水的!
“董卓这事办得,当真不厚道!”
荀爽:“……”
现在是计较董卓这偷换信件办得厚不厚道的时候吗?重要的是,真正的弘农王流落在外,洛阳却已经有了一个新的皇帝,他们这些人到底要听谁的话!
荀爽踱步了两圈,忽然停在了蔡邕的面前:“这样!这封信,你送出去。”
信不能不送,不然岂不是要让董卓发觉出异样来。
不能让董卓知道,蔡邕已经知道了信被掉包,还将此事告知了其他人。
这其中涉及了太多的问题,不能打草惊蛇。
“那——”
“除了送信的仆从外,我再让人随你一起往河东一行,去确认信中真伪!”
正好,他们荀氏子弟虽然有大半在他的授意下,跟着辞官的荀彧往冀州去了,总算还有几位能人留在洛阳,有一位就能走这一趟。他看来木讷,实则藏巧于拙,乃是有大智之人!
荀爽做出了决定,又忍不住嘀咕:“真是奇怪,也不知道弘农王是何时逃离的……”
他也更不会知道,董卓是如何识别出弘农王真伪的,而那两枚玉佩的相似,其实刘秉都不知道。
……
他听着孙轻又提起了那枚玉佩,还愣了一下。
“陛下之前真不该把那枚玉佩当作信物送回洛阳,那真是我平生见过最好的一块宝玉,就算中间裂了一条缝隙,卖给那些有钱的士族,也能换来不少钱。就不必如陛下现在这样,两家各有八百万钱拿来了,还愁眉不展的。”
“谁跟你说我是因钱少而愁眉不展?”刘秉瞪了他一眼。
他是觉得钱太多了好不好?
至于那枚玉佩,他压根都没考虑过将它换钱的事情,只是想着,这东西都已经破了,干脆夹带在信中送出去,还能让张燕、孙轻等人误认为是信物,也不失为一种“自证身份”的好办法。反正,卢植也没法去找刘备对峙嘛。
上次让孙轻去找卢植的时候,卢植也没提到这个,让他更觉得自己还算侥幸,蒙混过关了。
哪知道这现代工艺品会被李儒先一步截获,还搞出了诸多猜测。
刘秉懒得多想,将话题掰扯回了眼前:“你看看,这钱少吗?”
每家八百斤的黄金摆在他的眼前,让他属于种花家的dna直接就动了,脑子里已经飞快地把他按照穿越前的金价转换成了人民币,然后得出了一个九位数的答案。
天呐,他自己家境还算不错,但也只能算作中产阶级而已,哪里拥有过这么庞大的一笔财富!
“你告诉我,这么多钱,要用在收容流民,购置粮食和一应用具上,在每一个名类下应当购买多少,才能让他们安然渡过这个冬日?”
他反正是算得头都要大了。也没人告诉过他,穿越了还需要有这样的本领。
一看屋中,还算有空闲的几人没有一个有过这等富裕的日子,也是个顶个的抓瞎。总不能又把事情丢给司马朗和司马懿吧?这和虐待童工有什么区别。
他忽然眼睛一亮,起身拉过了刘备问道:“玄德啊,你看这样行不行,你将此事向卫觊问询,就说——”
“这钱,是他们为河东贡献出来的,虽是公平买卖,我们也会将这么多份额的盐送到他们这里,但这个冬日,终究还是他们吃亏了。所以,这笔钱款要如何用在流民身上,他们也该当知道个清清楚楚,以表示,玄德为官清廉,我们也绝无将其私吞的意思!”
……
卫觊猛地从面前的卷宗中抬头,看向了报信之人,嘴角好一阵扭曲,才缓缓绷直。
“你说什么?”
什么叫,让他多派几个会算账的人,到黑山军中监督财务?
第33章
报信之人都沉默地低下了头。
卫觊显然不是因为耳背,才问出了这样的话。再重复一次,除了让自己看起来没有眼色,并没有其他多余的作用。
这位陶冶情操、养蓄名望的卫家郎君,已有多年不曾这般失态。
“我从未听闻这世上有这般连吃带拿的事情!”
卫觊愤然怒视,仿佛隔着眼前的信使,就能将这句话传到刘备的面前,“他已从我卫、范二氏处得了钱财,却还要我等派人相助于他,是要时刻提醒我们,是如何落入他圈套的吗?”
荒谬绝伦!不知所谓!人神共愤!
信使讷讷在角落里作声:“那我去替郎君回绝了?”
“不。”卫觊深吸了一口气,抬手拦住,“不,这协助的人,我们出!”
“凭什么?”范璋刚气冲冲地登门,想要来寻卫觊一并想个办法,把场子找回来,就听到了卫觊的这句话。“你这是在纵容他的气焰。”
卫觊脸色沉郁,目光却依然锐利,让范璋原本还想接着出口的指责,都卡在了喉咙口。
“我虽不满于刘玄德的算计,但我知道一个道理,做人,最忌讳的就是首鼠两端,那样只会什么都得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