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穿着龙袍穿越了! 第63节(1 / 2)

他竖着耳朵在门外又等了一会儿,又听到了一声叹息。

司马懿心中腹诽。

“……这曹孟德等人到底把檄文写得有多不堪,才让陛下这么无奈?”

“又或者是兖州方面的筹备做得太差了,陛下觉得不能将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

“……”

若是让曹操听到司马懿的这些话,非得抄起宝刀来,跟这个乱认辈分的家伙算算账,但现在也只能先背着这个黑锅了。

刘秉也当然不是因为这样的理由,才在这里长吁短叹。

他对着铺开在面前的檄文,又咬了两下笔杆子,还是觉得无从下笔。

可这不是因为这份檄文不好模仿,恰恰相反,是太好模仿了。

只见檄文上写道:

【瑁等谨以大义布告天下——

董卓自领太尉,霸占京师以来,暴逆不臣,贪残酷烈;欺天罔地,败国废君;更有秽乱宫禁,残害生灵;狼戾不仁,罪恶充积!今奉三公密诏,大集义兵,誓欲扫清华夏,剿戮群凶。望兴义师,共泄公愤;扶持王室,拯救黎民。

檄文到日,可速奉行!】(*)

刘秉面前的草稿上,随随便便就能列出这檄文的节奏。

无外乎就是,先骂董卓,这人如何如何不干人事,罪行罄竹难书。然后说,朝廷里的三公,有地位的人,也都受不了这家伙了,让大家赶紧有兵马的速速起兵,打到洛阳来,重新扶持王室,拯救百姓。

那他要想按照这个写法来写,别说是要模仿出一篇来了,模仿出三五篇也没问题。

可越是简单,也就是越难啊。

他是谁?他现在是“皇帝”!

皇帝的檄文难道能跟臣子的檄文写得完全一样吗?

最起码也得有些不一样的说法才行。他原本还在想,既是天子,檄文精简,掷地有声,也算一种特色。结果曹操把他的路堵上了!

“历史上还有什么可以借鉴的檄文吗?”刘秉苦着一张脸,努力回想。

奈何这玩意又不是什么必备篇目,像他这种水平的人,只记得什么陈琳替袁绍写讨伐曹操的檄文,把曹操的头风病都要气好了,骆宾王给徐敬业写讨伐武则天的檄文,还得了称赞说怎么把这种人才流落在外。

至于写了什么?他不知道哇!

就勉强记得一句,叫什么“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

把六尺改成七尺多,勉强也能用用。平白多了他这个假冒儿子的汉灵帝,正好坟墓才被董卓盗过,说是“一抔之土未干”好像也没毛病。

但光靠着这一句有什么用!

唉,难办,太难办了!

……

“你给我当心一点!”刘秉眼皮一抬,顿时大惊,连忙高声提醒。

刘豹手下一个发力,好悬才将手中的月牙铲重新抓稳了。

他脸色一白,只见陛下三步并作两步,已走到了他的面前,“你手里握着的是兵器,怎能分神!若再这样,你还是趁早继续读书去。”

刘豹连忙摆手:“不不不,我学不来!我见着那些书上的字,只有它们认识我的份,我是完全认不得它们,这要怎么学?还是……还是继续打熬力气,为舅公办事吧。”

“就是——”刘豹又小心地端详了一番陛下的脸色,“您能不能别用这种眼神看着我了。”

他有点慌。

“哦……”刘秉松开了人,状似无意地咳嗽了两声,转开了视线,忽然意识到,这可能确实是他的问题。

谁让他一时想不出檄文该怎么写,觉得可能是屋中的暖气太重,把他的脑子加热得昏昏沉沉,于是跑到外面来思考。

又恰好遇上刘豹在院子里演练武艺,就成了这样的场面。

陛下面色凝重,或者应该叫脸色难看地盯着面前刘豹的动作,仿佛他干出了什么罪大恶极的事情。要不是刘豹知道,自己并没有干出什么坏事,心理承受能力也比寻常的十一岁小孩高出一大截,他手里的月牙铲可能早就已经甩飞出去了。

“你接着练吧,我不打扰你了。”刘秉拍了拍刘豹的肩膀,丢下了一头雾水的匈奴少年,自己转身出了门。

又为免曹昂问起他说过要给曹操的回信,刘秉又叮嘱了司马懿两句让他招待客人,不可慢待,这才自己带着几名随从,从野王县往白波谷走一趟。

沿途就算吹着冷风,臭着个脸,也不会有人瞧出他的异样了。也正好再练练骑术,顺便继续考虑这份檄文应该如何来写。

此时虽是冬日,白波谷内仍是一片热闹,说是热火朝天也不为过。

一批才从白波谷中搬出的“白波贼”,又当上了劳工,重新回到了此地。他们起先还觉一阵摸不着头脑,但在见到了谷中开采石炭,随后变废为宝后,又只剩惊叹了。

又因这蜂窝煤不仅能用在民房火炕的取暖上,还能用于开炉冶铁、打造兵器,此地又新增了一批人手。

卫觊自己已被其他事情忙得脱不开身,便让那范璋帮忙联络了一批采矿好手,来此地重新划定了秩序,规整了开采和运输的路线,只为尽快凑齐一批煤炭,投入到随后的制作工艺中。

刘秉刚刚抵达,就见范璋端着满脸笑意迎了上来,仿佛是唯恐陛下只记得卫觊,不记得河东还有个范氏。“陛下,您……”

“我随便看看,你不用跟来。”

刘秉接过了范璋递来的覆面之物,客套了两句,便向着谷中行去。

范璋显然也不敢冒犯天子,连连点头,留在了原地。

但没过多久,刘秉又听见了后面传来的脚步声,转头一看,就见范璋再度凑了上来。“我不是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