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穿着龙袍穿越了! 第64节(2 / 2)

只见其上写着的,是近来并州的战况。

“……董卓之前派来打我们黑山军的吕将军,知道不?他被陛下派去并州,打那些南匈奴叛逆去了!现在一路高歌,打得南匈奴王庭俯首称臣。南匈奴前单于的儿子,都重新按照早年间的规矩,认了陛下作舅舅。不仅如此,他们还让并州驻扎的兵马连忙前来协助处理后事,现在已在班师的路上。”

“那我就得说了!到底是陛下他没有治理天下、平定胡虏的本事,还是那些朝臣无用,竟让陛下遭此横祸,需得从头再来!”

“还有,先帝作风奢侈,横征暴敛,尽干些败坏国家根基的事情,咱们这位陛下当时年幼,难道规劝得过来吗?那大将军非要让董卓入京,用来威逼太后铲除宦官,他当时势弱,难道拦得住吗?”

“也就得是陛下了,还将这些事都背在自己的头上……”

“咱们河内河东的人可不能这么忘本!陛下自己处境困厄,还以工代赈,拿出了救命的粮食,供给大伙吃用,又怕寒冬杀人,用烟气采暖,他自己呢?还频频往来于白波谷和盐监视察!这不比一句简单的开仓放粮要负责百倍?凭什么说陛下这话是自认罪过!”

围观的众人都被这一连串的话给说懵了,但在回过神来后,又不得不承认,这话说得极有道理。

就连曹昂也下意识地点了点头。

是!这话说得没错。陛下怪不怪自己,和陛下是否无能,是要分开来看的。而眼前的这封罪己诏——

“它不是弱者的认罪,而是强者的低头啊。”

曹昂已完全可以想象,这份檄文所过之地,都会掀起怎样的反应,陛下如今的诸位股肱之臣,又会对他如何敬服……

就像此刻的河东太守府内,众人落座得要比约定的时间早了不少,又各自摆出了正襟危坐的姿态。尤其是张燕,端正得都有点不太像他了。

但刘备这想法才没冒出多久,就觉一道不善的目光盯在了他的身上。正是张燕发出来的。

刘备迟疑了一下,还是将话问出了口:“……不知,我有何处得罪了张将军?”

“算不上得罪不得罪的,”张燕挑眉道,“我只是觉得,刘太守是否将事办得不太妥当。”

刘备有些不明白了:“这话从何说起啊?”

张燕气急:“嘿,你还揣着明白装糊涂呢!陛下的那份檄文,你誊抄过后分发到各县去了,原件呢,难道不应该让我等逐一传阅,欣赏陛下亲笔吗?怎么就被你给私藏起来了?”

他是认不得几个字,但他和刘豹那个匈奴小子不一样,若是陛下吩咐,他也不是不能潜心研读,把这份罪己诏倒背如流。

毕竟,他此前单知道陛下将他们黑山军视为肱骨,却不知陛下的胸襟远不止如此,竟是在这一步步向前中仍未停下反省。

这份亲笔手书的原件,张燕又岂可错过。

结果瞧瞧刘备干了什么?他捷足先登啦!

“……”刘备嘴角一抽,很想当场就给自己叫一句冤枉。

但他自觉自己如今要为陛下办事,气度更当沉稳,便平心静气地向张燕解释道:“张将军有所不知,陛下选择不按檄文旧例声讨董贼,而是罪己以安民,必定经过了一番挣扎,故而这亲笔手书之上多处涂画,笔画歪斜。我知陛下书成当夜未能入眠,明灯点了一夜,旁人却不在局中,未必能明白其中真意。”

“若是张将军想看,我即刻就能将其拿出,但若说要将它展览出去,让河东郡中的百姓也都看到这份陛下亲笔,我却觉得不太妥当。”

“此事我也可以作证。”卫觊在旁答道,“此前玄德派人来告知,要我将这份罪己诏张贴于安邑,我吓得连忙就来太守府找他了。就算玄德可协助陛下书写檄文,但岂能连罪己诏都写!”

这何止是冒犯陛下,简直是为臣者大逆不道。

“幸好,玄德即刻就取出了陛下的亲笔,以证他清白。”

张燕皱眉:“这手书本身,真不适合展出来?”

卫觊郑重地点头。

他卫家以书法见长,他本人更是写得一手好字。所以,就算他对陛下称得上是敬重有加,俯首听令,也不得不说,那份手书真迹之上的字,大概只能用“初成人形”来形容。

正如刘备所说,完全可以体会到,当陛下字斟句酌间推翻了檄文的写法,选择用罪己诏的方式来敬告两郡百姓时,心中有着怎样的撕扯,竟让他执笔无力,笔画模糊。但唯恐庸人误解,还是不必展出了。

卫觊说道:“总归我等已看到了,陛下多年间身在禁宫,却于文章词句间俯仰于天地,更有千古词句流转笔下,乃是从心所欲,妙手而得,又何必去管书法……”

他刚说到这里,忽然听见外面加重了两声的脚步,连忙正色闭嘴,从容端坐。果然随即就见,陛下自外间迈步而来,随后坐在了上首。

落座后便是一句:“不必再提手书优劣了。”

“是。”在座众人齐齐应声。

看他们这句答应说得还算诚心痛快,不像是来敷衍他的,刘秉终于松了一口气。

可别提他的字了好吗?就这么难看,勉强能写,爱看不看!

他那日,终于因并州的战报有了灵感和底气,能把这篇以皇帝身份来发出的檄文写完,可算是废了九牛二虎之力,再要有多出彩,那是万万不能了。

他现在最怕的就是两件事。

一件是有人来问他的字为什么这么难看。不过看起来,他修修改改的痕迹已经被臣子给出了合理的解释。

一件就是有人来问他为何这全文中时而妙语连珠时而凑凑字数。那这就只能归结于他的必备篇目库存就这么点了……

总之,在忽略掉一部分后续麻烦的前提下,他已成功地完成了“书写讨董檄文”的任务,度过了眼前一个最为重要的难关。

他面色肃然地开口:“今日请诸位前来议事,有两项要务需要商榷。其一,就是并州的军情。相信之前从北方传来的消息,诸位都已知道了。吕、刘二位将军攻破美稷城,一战便已尽全功,也让太原郡太守敬畏有加,声称不敢听从伪朝号令,意欲前来河东拜谒。这并州兵马南下驻扎,总得有个落脚的军营。”

张燕奇道:“吕奉先管束不住他的这些同乡?”

刘秉无奈:“一州之地,岂是人人相识?”

他转向了刘备:“玄德,我听闻你也有带兵的经验,你麾下云长、翼德二将也是武力不凡,可否劳你替朕接待他们?”

刘备连忙起身应道:“定不辱命!”

刘秉点了点头:“另一件事,便是与那檄文有关。兖州那边姑且不提了,有曹昂曹子脩在,联络曹操议定发兵时日,料来不难,我更在意的,是冀州那边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