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穿着龙袍穿越了! 第75节(2 / 2)

他没有留下。在刘岱的尸身与地面摩擦之时,徐荣的耳朵里听到了数声“刺史”“使君”之类的惊呼,足可以让他确定他这骑兵突入,并没有杀错人,也一扎就扎中了个大鱼。

留在此地固然还有机会炸营,诱发军中的营啸,但他也极有可能会被困在此地,还不如见好就收,反正给此地的惊喜还在后面呢!

果然,就在他跳出藩篱角木的时候,在他的斜后方忽然有人发出了一声暴喝:“给我站住!”

徐荣头也未回,只让随军的士卒发出了一声清亮的口哨,作为召集士卒随他立刻撤离的信号。

西凉骑兵宛若一行夜色里的幽灵,只掀起了一阵沙尘,就已把追兵抛在了后头,在虎牢关上兵马的接应中折返了回去。

徒留下曹洪怒气冲冲又满脸垂丧地折返,向着曹操报信。

“西凉骑兵的速度太快了,我只来得及拦截下三五个人,还是让他们跑了!”

曹操冲着他摆了摆手,目光凝重:“这不怪你。”

曹洪的速度已经够快了。

当敌军来袭的声音发出时,他们还得先确保自己的营盘稳固,再去对其他遇袭的盟军发起支援,这是必然的先后顺序。

只是没想到,敌军扎入弱点会这么快,刘岱身为兖州刺史,地位卓然,也竟然轻敌到了这个地步,给了敌军可趁之机不说,还没能坚持到曹操的援军抵达。

而袁绍直到此时才带着兵马出现,与曹操一并看到了刘岱的尸体。

方才,徐荣将他拖行了一段,却显然不可能带着他一起撤离,便让这倒霉的兖州刺史被挂在了角木之上,一片血肉模糊,也已再看不出丁点白日里的光鲜亮丽。

一想到敌军出入此间,如入无人之境,纵然今日出事的并不是他,袁绍也觉一阵心中生寒。

但很显然,他收到的坏消息还并没有结束。

联军正在商榷刘岱的遗体如何安置,他留下的士卒又要如何分配时,忽然有斥候从前线送回了战报。

“你说——虎牢关上都飘起了刘字的军旗?”袁绍有些疑惑地向斥候望去。

这个“刘”的出现显然不会是个巧合,不是什么姓刘的将军,而更有可能,是汉室宗亲。

他们这边才死了个宗亲出身的刘岱,那边就出了个宗亲领兵的将领,这算什么意思?

斥候又不知道那么多,哪里能答得上来呢?

但就是在这时,曹洪和颜良忽然一并闯入了议事的军帐之中,神情都是一样的古怪。

曹操当即起身,意识到情况不对。被他派遣去探查虎牢关情形的曹洪若是没有要事,不会在此时折返。

“出什么事了?”

曹洪惊声答道:“虎牢关上说,弘农王亲自领兵坐镇此地,希望叛军不必再打出让他复位的旗号。这天子之位,是他自愿交出去的。可是……”

他满脸的疑惑:“不是说……不是说皇帝身在河内吗?”

不仅曹昂送回来的信中是这么说的,就连袁绍也是这样说的啊。又是从哪里还能再冒出一个新的弘农王?董卓如此张扬地打出了他的旗号,总不能是假的吧?

一时之间,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了袁绍。

“……”袁绍他早已在曹洪说出第一句的时候,就愣在了当场。

他说什么?弘农王亲自领兵坐镇???

是——哪个弘农王?

第52章

“本初?”

“本初,此事你怎么看?”

袁绍猛地一震,手已在袖中掐了自己一把,强行让自己回过了神来。

可在清醒过来的这一刻,他只觉得自己牙酸得厉害。

他万万没有想到,他已避开了河内那位疑似假扮的弘农王,或者说是他们自称的“陛下”,竟还能在虎牢关遇上董卓声称的“弘农王”!

昨夜敌军袭营,得手即走,杀害了兖州刺史刘岱,已在营中产生了极大的恐慌,现在雪上加霜,又出了弘农王这一出。

他心中挣扎,只得先吐出了一句话:“先容我,去关下一探……”

……

“其实就算弘农王在关上,那句什么天子之位,是他自愿交出去的,也未必就是他本人说的。理当是董卓的人将他带来,让他表露出的态度……”

“可你现在说这些有什么用!”袁绍白了许攸一眼,烦心分毫也没有因为许攸的这句劝慰有所好转。

弘农王刘辩自己是什么态度,那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当他出现在虎牢关上时,联军应该怎么办!

他们天然就比别人气短了!

若是刘辩还在洛阳,联军打出了匡扶汉室、扶持弘农王夺回帝位的名号,怎么都要比对面更有底气,也起码能用这个口号振奋军心,谁料想,董卓此人能自那一众西凉悍匪中杀出名堂,靠着救援天子先入洛阳走到今天,也不是只靠着运气,竟是横空一招,把刘辩送来了此地。

袁绍本就觉得,以他对刘辩的了解,他应该没有这个本事去往河内,现在的第一反应便是,那虎牢关上的,或许才是真正的刘辩。

他来了,联军要怎么前进?

“我倒是有个想法……”

“你先且慢开口。”袁绍打断了许攸,向着前方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