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穿着龙袍穿越了! 第88节(2 / 2)

啊????

“本初!”许攸赶忙上前搀扶住了他,试图出言劝慰。

但也就是许攸的声音,让袁绍的思绪忽然暂时从袁隗袁基等人的死讯中抽身而出,想到另外的一件事情,那就是刚才曹昂的话中还提及的:袁氏众人的死因。

为给陛下保住秘密,协助陛下行偷天换日之事……

这话说出在曹昂的口中,充满了对大汉忠臣的敬佩,充满了对以身殉国之人的追怀,听在袁绍的耳朵里,却只剩下了一阵轰鸣。

他死死地抓着许攸的手,更觉眼前昏沉,如在梦中。

他袁绍避开河内,来到兖州,是为了避开那个发出檄文、疑似冒领身份的陛下。

他声称自己确实在河内见到了真皇帝,虎牢关上那个是董卓推出的假货,是为了一鼓作气打入洛阳,不至落个无功而返、遭人耻笑的后果。

但他心中其实并不觉得,真有什么偷天换日之事!就算真的有,他袁氏也一定不知情。

可为什么,洛阳的袁氏众人会因这个理由被杀?

曹昂还说什么为弘农王改封荥阳王之类的话?

这已经完全脱离了他对事实的认知!

“本初!”曹操也连忙上前来。

袁绍的眼前一阵缭乱,喉咙口也涌上了一层血腥味,费了极大的力气,勉强才重新聚焦了视线,就见到了数张迎上来的关切面容。

“我……我尚可,撑得住。”

他撑得住!

但他清楚地知道,此刻众人的想法必定与他不同。

他们以为,他是因袁氏族人为国捐躯而伤恸不已,遭受不住这样的打击,却不知他现在的处境可能还要比上头压着这些人时更好,少了这些支柱会让他伤筋动骨,却不至于落到绝境。

他更在意的,是这事情背后的事实!

他无法不怀疑,袁氏众人被杀,其实是那位冒领陛下身份的人造成的结果,这“偷天换日”的说法也是他放出来的风声,这个改封……

袁绍目光中忽然凝聚起了一点亮色,求救一般看向了曹昂:“敢问世侄,你说的荥阳王……可还安好?我此前为保联军不失,不得不叫破了他的身份,他……”

他这个改封,是不是追封?若是的话,只怕洛阳的局面已完全可以让他猜得到了!

可曹昂已立刻给出了答案。“他还安好,袁公大可放心。”

曹昂心中叹气,不知道该不该说,可能袁氏满门的惨状,就是袁绍的这句定论导致的。

唉!反正从洛阳的百姓这里对照出的时间看,是先有弘农王出征,有袁绍的这句证词,才有了董卓对袁隗袁基的痛下杀手。

但眼看袁绍此刻已是如此惨状,这样的话真是不说为好。

却不知光是他的这句答复,已够让袁绍陷入更深的困惑与绝境之中。

安好?弘农王安好?

这是什么情况?

孙策瞥了眼袁绍的脸色,心中若有所思。

真是好笑。出兵之前,总听袁术说起那个“庶子”就是咬牙切齿,字里行间都透露着不满于庶子爬到他头上的愤懑,让人不难想到,这袁绍应当本领不小。但看他此刻的表现,怎么也不像是能扛起门庭的人啊?

不过从他入不得虎牢关看,确实不似他孙策有本事!

虽说他和袁绍没多大的交情,但他也不介意在此时为袁绍解惑。

孙策接上了曹昂的话:“不错,袁将军可以安心,您那一句话没要了荥阳王的命。董卓应当觉得这负责假扮陛下的人还有用,在让董旻从虎牢关撤兵时,把他一并带上了,可惜正好遇上了我。董旻仓皇逃窜,却把荥阳王给丢下了,被我所救。”

“不过也怪我没先来虎牢关与几位将军会合,荥阳王被困董贼之手,也不知陛下已杀至洛阳,竟闹出了个天大的误会。我以为荥阳王是真,荥阳王以为还要继续假装,直接到了陛下的面前。我又见陛下与荥阳王之间天差地别,当即就气得要让陛下处决这位甘冒风险假扮的忠臣。”

孙策说到这里,都觉心有余悸,懊恼自己的莽撞。

“幸好,陛下当众解开了这身份的迷云,又为了安抚忠臣,为此事结案,改封他为荥阳王,还将自己的名字赐予了对方,自己另用彼时在河内新定下的名字。此事便也圆满落幕了。”

“荥阳王为陛下在洛阳周旋争得了时间,陛下在河内聚集兵马,一战渡河,先我等一步攻入洛阳,赶走了董贼,正如陛下所说,此为上天不绝汉室!”

……

“也得说是幸好——”

这一行人等折返向洛阳的路上,收到了孙坚等人进军而来的消息,又在半道上等了大半日,正好等来了另外的一路兵马。

比起对上袁绍那张魂不守舍的死人脸,面对这些重新会合的自己人,孙策的分享欲就要大得多了。

“我在察觉到胡轸兵马有异的时候,便说服了祖叔,即刻进军,要不然,又岂能与陛下的元从一个待遇,有幸见到陛下削发代首,举玺为证,必要追讨董贼,重定江山!要是错过了这样的场面,必定要遗憾终生。父亲,你说是不是?”

孙坚的眼睛又往孙策那仍没摘下来的红头巾上看了眼,不知道为何嘴角抽动了一下,总觉得他养出来的这个儿子,简直是比他还要有胆子冒险。

也不知道这等作风,会不会惹出什么祸端来。

但想到孙策此次确是抓住了战机,也立下了莫大的战功,还救下了身份不同寻常的荥阳王,孙坚又忍不住挺起了胸膛,与有荣焉。

他连忙回道:“是是是,你没贻误战机!”

就这点上说,孙策比袁术不知强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