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穿着龙袍穿越了! 第176节(1 / 2)

但他怎么也没想到,先响起的,却不是这一声撞击,而是函谷关城头,一声轰然敲响的战鼓。

“咚——”

董卓原本以为,那也不过就是个寻常的进攻助威信号。

可当他抬眼向着关上望去的时候,顿时面色一变。因为他看到的,竟是他始料未及的一幕。那关上守军忽然间就变得密集了起来,像是直接凭空翻了个倍,把这在眼前展开的城墙,直接填得密不透风。

与此同时,起码有数十杆大旗,也随同这些守军一起立了起来,出现在了城头。

旗色纷纷,这霎时间随风张扬的大旗上,也林林总总出现了数个不同的字样。

坏了!

董卓还来不及分辨这些旗帜上的文字,便看到,箭如飞蝗,又一次密密麻麻地向着前方飞扑而来。

而这一次,愈发凌厉而密集的箭雨,再未能让他的兵马从中寻到前进的缝隙。

只听到嗖嗖箭鸣不息。

那辆距离城墙此时仅剩十六步的战车,在电光石火间被射成了个筛子,再未能向前半步。推动冲车的最后一名士卒在这惊变面前,下意识地想要掉头求援,却被一只利箭贯穿了胸膛,只来得及发出了一声惨叫,便倒了下来。

但只是如此,对董卓来说尚是能接受的损失。

就像此刻,徐荣一扯缰绳,以一种极为老练的方式停下了进攻的趋势,也恰到好处地避开了这第一波雷霆打击,依然有着继续向前进攻,与敌斡旋的资本。

那是极有天赋的将领在危机面前的本能应对。

可那箭雨还未停歇,就在那一片乱战声里,无论是徐荣还是董卓,又或者是已深陷关下战场的士卒,都听到了关上的一声齐齐大喝,瞬间,就压倒了前方的金戈与脚步声。

“陛下在此,等逆贼董卓多时!!!”

陛下在此。

等——逆贼董卓多时!

第124章 (二更)

喊声如奔雷轰鸣,直撞入董卓的耳中。

哪怕明知不该在战场上有这样的表现,他还是有极短的一刻,被这句话惊得眼前恍惚。

陛下……

哪个陛下?

除了身在洛阳的刘秉,显然不会有第二个可能。

董卓更是在这一刹的心惊肉跳中,用着先前更为敏锐的眼力看到,在这函谷关的关头,有一尊最是特殊的血色大旗缓缓立起。

赤红色。

那是昔年大汉的高祖皇帝因斩蛇起义,自领赤帝子,而划定的旗色,也鲜少用于将领之中。

只在此刻,用战场上最是鲜明的颜色,昭告着有宗室之人领兵在此,也极有可能就是他们口中喊出的“陛下亲至”。

但这并不是对董卓来说最令人恐惧的东西,更令人胆寒的,无疑是那句“等逆贼董卓多时”!

没人长着千里眼顺风耳,也本不该在此刻的战场中,瞧见董卓的模样。董卓更可以确定,在行军之中,他从未有什么能让敌军斥候发觉他踪迹的表现,为什么在城头的守军,会如此笃定地相信他就在此地?

是关中的某处走漏了风声?

不应该的,他出兵前,位处长安以东的要塞潼关已经修筑完毕,正是为了防止,少了函谷关为屏障后,光靠着徐荣屯兵弘农,无法为关中抵挡住洛阳的大军。

是军中有人通风报信?

那就更不应该了。徐荣治军之严,远胜董卓手底下其他的庸碌之人,怎会出这样的岔子。

可偏偏,就是出现了这样骇人听闻的一句通传,说的是等他多时!

“喂——”在前方的门楼之上,还传来了单独响起的声音,没能越过这片嘈杂,传入董卓的耳中,却教距离更近的徐荣听了个清楚。

“我乃西凉马超,今为陛下亲卫!此番,就直接传话了,也不必一封信,射到你长安的城墙上哈哈哈哈 !”

那张狂而不驯的年轻人话音刚落,便架起了城头的一支蹶张弩。

马超死死地咬着后槽牙,愣是将这需要两人方能张开的大弩一点点拉开,眯着眼睛向着混战中的人群扫视。

徐荣忽觉后背一凉,一种近乎本能的危机感,让他毫不犹豫地提枪纵马,向着前方一跃而出,顺势趴伏在了马背之上。

头顶撕裂一般的劲风,在耳边炸开了一声利响。

一支大箭,就插在了他先前挪开的位置。

但徐荣根本无暇为自己侥幸脱逃而觉庆幸,也犯不着高兴自己并未被马超所激怒。

这向前的一步,就是让他愈发接近了城头的箭雨射程。

而抬眼间的惊鸿一瞥,竟是让他花费了极大的定力,方才没有勃然色变。

以函谷关关门为中心,密密匝匝的守军人群,顺着城墙的起伏,向着两山蔓延,像是一直接入了望气台与鸡鸣台的烽火之中。

这一个照面间,让他去预估敌军的人数,也知那绝不只有起先的四千人。

四千人中出不了这样的弓手队伍!

弓手人数的增多,对他这等攻城之人来说最大的坏处,就是敌军更换箭矢之时,可以由同袍顶上,便不会出现多少两轮箭矢之间的空窗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