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穿成历史名人的宠物 第158节(1 / 2)
王恢见此局面,暂且按兵不动,迅速遣使把闽越王的首级送往长安,请求天子的下一步命令。
而就在此时,远在长安的刘彻正黑着脸看淮南王刘安送来的书信。
淮南王刘安是汉高祖刘邦之孙,算起来,是刘彻的叔父。
刘彻并不喜欢这位叔父,一来,政治立场不一致——刘安与窦太后一样,是黄老之学的支持者,刘彻刚即位的时候,刘安还曾多次与窦太后谈论黄老之学。
二来,这位皇叔雅好读书,善为文辞,流誉天下,颇有民心,还曾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在王府。
哪个皇帝会喜欢一个名声好才华高,还爱招揽人才的实权藩王呢?
何况,刘安这一封书信也让刘彻很不开心——刘安在信中上言,道闽越、南越这些小国有纠纷,只需要天子派遣使者去居中调停就够了,他们必然羞愧停战,何必兴兵作战,劳民伤财呢?且一旦交兵的先例,只恐将来战乱又起,百姓不得安宁啊。
李盛蹲在旁边的架子上,就看着刘彻的脸色立马沉了下去,于是他也飞过去一起看。
“你看得懂啊?真是跟小孩儿一样,看见什么都要凑热闹。”虽然这样说,但刘彻还是哄孩子似的,把帛书往旁边放了放。
李盛扭头啾啾叫了两声,伸出翅膀捂住刘彻的嘴,认真看起来。
这一看,李盛跟刘彻一样,对淮南王的观点嗤之以鼻。
见着大金雕无趣地拍拍翅膀飞走了,刘彻也哼笑一声,把帛书往旁边一扔,对旁边的近臣道:“淮南王真是老糊涂了。”
李盛在旁边赞同地点点头,可不是糊涂吗?
眼见着闽越狼子野心,打了这个打那个,岂是“喻以大义”就能教化劝诫的?人家憋着劲儿要称王称霸呢!
还说什么“恐天下兵乱再起”,这就是远离中央,不能及时领会领导精神的弊端了。
刘彻沉寂了这好几年,在上林苑训练兵士排演阵法选拔年轻将官,就是为了征伐匈奴平定国境,为人君者,岂有为避战乱而退却,苟求一时和平之理?
这会儿大军早就发出去了,淮南王再说也无用,何况,刘彻根本不理会。
很快,闽越王的首级送来了长安。
得知不费一兵一卒,便能压服闽越,刘彻当即下令罢兵,对于王恢请示如何处置闽越国,刘彻亲自写了诏书。
李盛蹲在桌边看着刘彻写,一边看一边在心里感叹,怪不得后世都说,你老刘家世代皇帝都是天选政治家,你小子是真损啊!
讲道理,既然闽越王的弟弟杀了王兄投诚大汉,那这王位就该轮着他了。
可惜,刘彻他不讲理啊!
除了下令以闽越王的弟弟馀善为东越王,刘彻又另外立了一个王室——越繇王。
天无二日国无二主,岂有二王并立之理?
这是无解的阳谋,两王必然要争夺,闽越国注定会因为内斗而消耗实力,至于这两人会不会以国为重各自退让,呵呵,要是真大公无私,那馀善应该苦劝死谏,实在不行把人囚禁起来,而不是一言不合就给老哥把脑袋削了。
站在汉朝的角度,他们皇帝陛下做得没毛病,就是这招数有点流氓,苦主馀善可能有点憋屈,不过满朝上下都表示:哎呀,不要在意这些细节嘛,你就说有没有给你封王吧!封了不就行了?
后世打工人讲究做事留痕,就是要表功。
刘彻派了自己的亲信庄助前往南越,告以大汉天子护助之德。
南越王自然是感恩戴德,发誓一辈子都是大汉最忠诚的小弟,绝无二心云云。
除了去南越,庄助还受命前往淮南国见淮南王刘安,告知汉军大胜,实乃天子深谋远虑,德被天下。
——淮南王你就别操那没用的心了!
对此,李盛表示,刘彻你还真是小气又幼稚啊,这不就是去炫耀顺便打脸嘛。还专门让人家庄助走远路拐弯过去一趟,就为了去嘚瑟一下。
不过刘彻开心就够了,庄助回来后,刘彻还专门召见他,详细询问了一回。
李盛蹲在架子上看,刘彻的手指在桌子上以一种轻快的节奏敲击着,嗯,估计心里正在暗爽吧。
庄助汇报完走了,刘彻自己站起来去后面的暗室,让人点亮灯烛,墙上挂着一张地图,刘彻站在地图前面,盯着匈奴的位置看。
见金雕也探头探脑地进来了,刘彻把它抱起来在怀里,伸手摸摸阿曜的翅膀,因为地方小飞不起来,阿曜只能摇摇摆摆地走进来,显得有点憨憨的。
“阿曜,我一定会征服匈奴的!我会把他们赶跑,赶得远远的,让他们再也不能威胁汉国边境,再也不能肆意掠夺边地百姓,无论多么艰难,朕有生之年,一定要为大汉除了这个心腹之患!”
李盛扭头蹭蹭他:相信自己,你一定可以的!
但是实际上,刘彻根本不需要别人来认可他相信他,他自己就极度自信,他相信自己的主张是正确的,他的雄心和能力足够让天下人崇拜和敬畏。
刘彻确实很自信,他的这种自信,已经超越了古人对天象的敬畏。
刘彻尊儒,也尊重儒学学者,他与董仲舒曾有“天人三策”之论,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认为若有灾异,则是上天的寓意,君主应该仔细思考并为此做出行动。
但刘彻从未因任何天象而怀疑怪罪过自己。
后世曾经有人统计过,西汉一朝,有三十六次日食、五次大地震、两次山陵崩塌、三次彗星、一次流星雨、十四次火灾......可以说天地异象常有。
文帝、宣帝、元帝、成帝等都曾下罪己诏,西汉一朝,共有二十一次罪己诏。
但是,西汉二百一十年中,刘彻一人就在位五十四年,从未因为灾异而下过一次罪己诏。
刘彻表示:朕就是最棒的!就算天有异象,那也是别人的错,朕不可能有错!
第228章
闽越臣服后,王恢和韩安国带兵回到了长安,在这一次行动中韩安国运气更好,首先由他传达消息传递首级,因此,因军功成功升任御史大夫,而王恢暂且却没能升职。
事实上,韩安国升官也不仅仅是只靠他自己的功劳——韩安国是田蚡派系中的官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