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穿成历史名人的宠物 第190节(1 / 2)

被李盛拦下了。

他倒不是同情李蔡,侵占皇家陵地本就是罪无可恕的死罪,李盛另有一层考虑:李蔡死不足惜,但是,他不能让刘彻开了这个杀灭丞相的坏头儿。

历史上,从李蔡开始,刘彻简直变身“丞相狙击手”,此后的丞相没有一个能善终,李蔡自尽,后面接任的庄青翟自尽,赵周下狱而死,公孙贺下狱死,刘屈氂有罪腰斩......

甚至到了武帝后期,公孙贺听闻自己要被封为丞相的时候,当场就绝望流泪,称自己命不久矣。

丞相之尊,尚且朝不保夕,何况其他官员呢?

随着刘彻越来越独断专行,朝廷中的氛围也变得恐慌不安,朝廷如此,那民间呢?

李盛不希望看到这样的场景,那就只能便宜了李蔡,暂且留他一命了。

最后,李蔡被抄没家产,夺爵去官,以一个庶人白身的身份被刘彻下令去给老爹守陵赔罪了。

李蔡的事情处理完了,李盛也就不再关注,他最近心情不太愉快:翅膀上之前拉伤的肌肉似乎在慢慢长起来,同时也在换羽,总感觉痒痒的不舒服,想挠挠。

但刘彻生怕大金雕换羽换不好或者骨头长不好,不敢给他使劲儿挠,只用手指轻轻地摸摸碰碰。

这管啥用啊?!更痒了!

李盛怒而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开始在床上滚来滚去的蹭蹭。

然后就被包成了粽子。

刘彻很认真地哄劝阿曜:不能乱动要不然刚长的骨头会错位阿巴拉巴拉,刚换的羽毛也会被伤到的巴拉巴拉......

还不放心,专门派了两个太监看着大金雕。

李盛再滚,那两个小太监就吓得脸都白了,李盛只能先忍忍,哎,总不能牵连无辜吧。

就这么憋着气忍了一个月,终于!系统宣布他可以飞了!

李盛简直激动不已,果然幸福是需要对比才会更具象化,之前随便飞,他觉得无所谓,被包了一个月的粽子,他觉得自己都快疯了!

正当他打算出去快活地逛一圈的时候,系统告诉他,汲黯要被外派了,李盛立刻赶去未央宫前殿看看是怎么回事。

汲黯在大农令的位置上干得很认真,但刘彻最近想实行一些新举措,汲黯总是觉得不合适,君臣之间有了矛盾,刘彻一开始很恼火,他才是皇帝,他说什么你汲黯就办事好了,还要跟他理论?!

但想想大金雕一直护着汲黯,而且这确实是个难得的直臣,刘彻也有些为难了,正好,淮阳郡有些事儿需要一位性情正直,善待百姓的官员去处理,刘彻就想先把人支出去一阵子。

李盛在路上大概了解了这件事的始末。

渔阳郡的上任太守叫司马安,向来“持文深刻”,是个手段强硬的酷吏,也正因如此,淮阳郡的官民关系被搞得很糟糕,当地百姓对朝廷甚至都有些敌意了。

刘彻就想说服汲黯去任淮阳太守,前往修复缓和一下当地百姓和朝廷之间的矛盾,以免民意沸反再酿成大祸。

至于为什么选中汲黯呢?上述原因只是一方面,另外还有一个原因:造成官民关系紧张的上任太守司马安,是汲黯的亲外甥。

咳,那啥,你外甥搞的事,让别人接手这个烂摊子总有些理亏,要么就你去吧。

李盛对此表示无语,人家都是坑爹,这位司马安是坑舅舅啊!

第279章

汲黯一开始不大愿意去淮阳当郡守,一来,他年纪大了,路途波折难免疲惫,且他在长安待惯了,去了淮阳水土不同,还不知道能不能适应;

二来嘛,他如今的职位是大农令,朝廷中枢高官,位同九卿,他都打算在这个职位上退休了,淮阳郡守虽说也是一方长官,但地方官和中央官员总是差着一层地位,他是正直耿介心怀道义,又不是完全淡泊功名,真不在乎功名的话谁做官啊!

但汲黯最终还是去了淮阳郡,刘彻亲自劝他:“淮阳吏民不相得,吾徒得君之重”,皇帝都这样劝慰了,他当臣子的还能说什么?

汲黯离开长安南下淮阳的那天上午,李盛亲自去送行,大金雕站在马车的车辕上,伸出翅膀拍拍汲黯的肩膀:放心,等你在那边把事情办完了,我一定把你弄回来,不让你像历史上一样在淮阳孤苦十年老死异乡。

汲黯伸手摸摸大金雕的头,满腹筹谋地上路了,虽然不情愿,但汲黯是个很负责的人,既然他已经担任了淮阳太守一职,他就一定会恪尽职守,尽力安抚民生治理好一方土地。

等汲黯在淮阳安置下来,李盛还跑去看了一回,怕汲黯镇不住场子像历史上一样操劳过重影响寿元,还带着鹰扬卫在汲黯作为新郡守操持的第一次大宴席上露了一面,向众人展示:他,汲黯,本鹰鹰罩着的,你们,懂?

本来以为汲黯是被皇帝弃置而心生轻视的各级官员心里立刻慎重起来:这只神鹰他们都知道,莫非是陛下派来给汲黯撑腰的?警告他们配合新郡守的命令?那可要谨慎些了。

震慑了一番,看着参与宴席的大户富商们都面色严肃,大金雕酷飒地展开翅膀,带着鹰扬卫离开了。

李盛翅膀长好后就总是闲不住,轮流往卫青的大将军府上、平阳公主府上、张次公、韩嫣、李敢等人那里都跑了一圈,每次去都被投喂一堆好吃的,临走时还要用爪子勾着一个大包裹回宫,弓高侯韩府上新来的厨娘做的炙鹌鹑特别好吃,鲜香入味,外酥里嫩,李盛还专门带了一个大食盒拿回宫给刘彻尝了尝。

刘据也在未央宫跟着父皇一起吃的饭,自己干掉了两只鹌鹑,他前阵子有些咳嗽,有一阵子没吃这种油煎的食物了,馋得很,举着鹌鹑腿啃得满嘴油光,看得刘彻皱眉。

但他刚想训儿子礼仪疏漏,就被阿曜威胁地看了一眼:大金雕从来不许他在饭桌上训孩子,无论是刘据还是其他皇子。

李盛一直觉得在饭桌上训小孩容易让孩子厌食。

这都是有实例的,他之前当人的时候邻居家就是这样,他们家儿子本来胖墩墩地很可爱,上了小学后,每天都是做完功课,妈妈给检查完一家人才开始晚饭,饭桌上妈妈就开始念叨今天的功课这里不工整那里不认真,搞得小孩子很郁闷,久而久之形成了条件反射,一听吃饭就觉得要被批评,三年级的时候小朋友就已经因为不肯吃饭瘦了很多,被家长带着去看心理科了。

刘彻等儿子快乐地吃完午饭,宫人们端上洗漱的东西来,这才开始教育儿子。

刘据乖乖听了,又羡慕阿曜每天都能出去玩,他也想啊!宫里待久了很闷的。

刘彻拍拍他的头:“你这一旬好好念书练武,等下个月你平阳姑姑生辰,朕许你去玩儿一天。”

但是下个月刘据也没能出去玩,宫里的王夫人病了,病情发作得很快,不到一个月,王夫人已经病倒在床不能起身了。

元狩六年四月,王夫人病重,大司马骠骑将军上书,为三位皇子请封。

无论是为了巩固太子的位置,还是为了策划一场封王的喜事,让诸位皇子有了王位以此告慰重病的王夫人,刘彻答应了这份提议,并举行了盛大的封王仪式。

除了太子之外的三位皇子中,刘闳是王夫人所生,颇见爱重,封地也最好,是宽广富庶的齐国;刘旦和刘胥是李姬所生,地位和宠爱都平常,封地就差一些,一个在燕地,一个在广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