烬棠欢(重生) 第47节(1 / 2)
永宁十二年腊月十九,五皇子溺毙荷花池,当夜贤嫔王氏自缢。
……
萧瑾聿的指节捏得发白,而永宁帝的目光,缓缓落在了皇后依旧从容的面容上。
“皇后,你可还有话要说?"
皇后微微一笑,“陛下既已查得这样清楚,又何必再问臣妾?”
永宁帝站在案前,他指尖轻抚过案头那盏早已凉透的茶,声音里带着帝王少有的疲惫与失望,“朕原以为,立恒儿为太子,你们刘家就该知足了。”
“烨儿济世之才,满朝皆知他无心帝位,你们却一次次下毒手,甚至私通敌国,用城池换他的命;聿儿自幼因你所下之毒体弱,却最懂为君为臣之道。”
帝王突然冷笑一声,“朕时常在想,若按朕的期许,恒儿将来有这两位兄弟辅佐,何愁江山不稳?”
他摇摇头道:“这太子之位,只要他安安分分地坐着,皇位就会稳稳当当传到他的手里。可你们刘家,硬是把太子养成了这般模样,连翎初那个丫头都比他有担当!”
他疲惫地闭上眼,仿佛又看见当年那个在御花园里斗蛐蛐儿的纯真孩童,是如何一步步变成如今这般模样的。
“皇后,朕倒是想问问,可是想出一位姓刘的皇帝?”
永宁帝缓缓走向两人,居高临下地望着伏在地的国丈和太子,突然发出一阵大笑。
他将头上象征皇权的翼善冠缓缓摘下按在国丈头上。
“朕竟不知,你刘家胃口何时有这么大?”
“朕这皇帝做的,可如你刘家的意?”
“这顶帽子,刘大人带着可还合适?”
“不如朕这个位子,也一并让给你刘家,如何?”
刘远山颤抖着将翼善冠双手摘下,双手死死捧着,指节因用力而发白,他重重叩首,额头砸在青玉砖上发出沉闷的声响,“陛下,老臣……认罪。”
这是唯一的生路。
皇帝字字句句将罪责引向整个刘氏一族,他比谁都清楚这位的脾气,表面宽仁似水,内里却藏着雷霆手段。
此刻低头认罪,尚能以一人性命抵过,若不认……怕是整个刘家都要颠覆。
这些年来,萧瑾聿暗中收集的关于国丈、太子乃至皇后的罪证。国丈贪墨赈灾银两、卖官授爵,太子强抢民女、通敌叛国,皇后谋害妃嫔、膳中下毒……每一条都足以让寻常官员人头落地,但对这些在朝中扎根极深的人来说,却不过是些皮毛小过。
永宁帝亲自打开殿门,朝着起起落落的宫殿望了一眼,“这皇宫,当真是吃人。”
“秦顺,传朕旨意:
朕绍膺鸿绪,统御万方,夙夜兢兢,以保四海升平。然:
礼部尚书刘远山,不思报效,反恃宠擅权,贪墨赈灾之银,结党营私,鬻卖爵禄,致使灾民易子而食,将士寒心,吏治败坏至此,实乃国之大患。
太子萧瑾恒,身为储君,本应克己慎行,却纵欲无度,残暴荒淫,虐杀成性,强掠民女,私通外敌,此等行径,禽兽不如。
皇后刘氏,执掌凤印二十余载,却蛇蝎为心,毒杀妃嫔,残害皇嗣,弑君谋逆,此等恶行,罄竹难书!
今查证确凿,罪无可赦。
着即:
革除刘远山一切官职爵禄,抄没家产,案件查清后午门问斩;
废太子萧瑾恒为庶人,圈禁宗人府,终身不得出;
废皇后刘氏为庶人,赐白绫自尽,不得以皇后礼下葬;
刘氏九族,五品以上官员皆斩立决,余者流放北疆。凡涉罪者,一律按律严惩,绝不宽贷。”
刘皇后的身影微微晃了晃,释然一笑,竟透出几分解脱的意味,俯身行大礼:“臣妾……谢陛下隆恩。”
永宁帝负手于殿中,他目光最终停在萧瑾烨与萧瑾聿身上,声音低沉而威严:
“朕绍膺鸿绪,统御万方,夙夜忧勤,惟念社稷之重。今仰承天意,俯顺舆情,特颁明诏:
一、追封大礼
淑妃叶氏,温良恭俭,毓德深宫。永宁二十二年薨逝,朕心实深轸恸。其性柔嘉维则,德配椒房,躬行孝慈,今特追封为孝贤淑惠懿德端贞皇后,享太庙配祀,迁葬帝陵西侧,与朕百年后同享禋祀,着礼部以元后规格重办丧仪。其父追封承恩公,母追封一品夫人,
二、册立储君
皇六子萧瑾聿,天资聪颖,仁孝兼备,虽体弱多病,然心系苍生,查究宫闱积弊,昭雪多年冤案,肃清朝纲功不可没。
今立为皇太子,授金册宝印,入主东宫。
三、大婚典礼
丞相苏明澹之女苏宥棠,贤良淑慎,毓质名门,柔嘉成性。今依原约,仍于永宁二十八年六月初八行大婚礼,册为太子正妃,授金宝金册,内务府按超一品制备办嫁妆,准用半副皇后仪仗。
加封其母为一品诰命夫人,赐食双俸。
四、特赦事
为贺新太子册立:
除刘家外,天下囚徒死罪减等,流徙以下皆赦;免赋税一年,七十以上老者赐粟帛;开恩科取士,广纳贤才。”
“朕惟六宫之治,必资贤淑;母仪之重,实赖德才。咨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