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2 / 2)
朗声打火机最大的特点,就是打开的时候,会发出的那一声清脆的“叮”声,这是要金属配件才能达到的效果。
为什么不可以两者并进呢?她脑中灵光一闪——
产品可以多样化,她又不是只能生产金属外壳的打火机,也可以同时生产价格低廉的塑料打火机作为补充,成本0.2—0.3元,定价1-2元左右,肯定有很多人想买,销量也不成问题。
而且塑料打火机结构简单,塑料零件通过卡扣、插槽连接,无需精密对齐,她完全可以采用“全外包+人工组装”的模式。
江梨把自己的这一想法告诉了陆勉,自己打算做金属打火机和塑料打火机两种产品,请他尽量把这方面的工艺流程完善,最好最近就能抽时间去一趟慎州,她的设备应该安装差不多,就等着他过去指导生产了。
江梨还从陆勉这里,要到了原光明打火机厂几个技术工人的地址,亲自找上门,以高出市场水平的工资待遇请他们去慎州。
现在还没有工人愿意放弃自己的铁饭碗,但光明打火机厂的工人现在是饭碗里已经没有饭了,他们拿着最低工资保障,根本没办法在本地生活,再说现在这几十块的最低保障都快发不出来,已经拖了两个月没发了。
江梨去找了好些人,大部份人拒绝了,最后她请到了一个退休的老师傅和两个年轻人,两个年轻人本来就打算办停薪留职去广州找机会,结果江梨开出三倍的工资,他们立刻就同意跟她去慎州了。
江梨这趟上海之行,也算是大有收获。
苍平县郊一处旧厂房被收拾一新,像废品一般的机器设备也被擦得锃亮重新上油,等原材料和技术人员一到位,便开始快速运转起来。江梨几乎每天都守在厂里盯着工人们操作机器,看着一个个零部件从组装流水线上下来,变成泛着黄铜光泽的打火机,等做过测试后,她拿起一个成品,随着拇指按下去,一声“叮——”的脆响传来,虽然和原版相比,声音不够悦耳,江梨已经十分满意。
她特地把打火机放在风扇旁边,防火罩的设计也让它经受住了急风的考验,火苗没灭。
第一批成品出来后,江梨没有听他哥的建议,先试产一批,而是让工人以目前设备能达到的2500个的日产能,顶格生产。
看着每天两千多个打火机从流水线上下来,被装件一个个包装箱里,江梨树心中开始着急起来,嘴角都起了大燎泡。
他现在也被他妹逼得从厂里停薪留职出来,帮着她管理打火机厂,亲眼看着江梨把几十万的钱投进去,那边部份原材料和零配件的加工费都还没有结算,这边江梨又开动了第二条生产线,到处给慎州厂子和作坊下订单,要生产塑料打火机的零配件,等那些零配件一到,这边又要找工人来组装。
投入的钱还没收回来,这边待结帐款却不断增加,江梨树怎么能不替她着急。
江梨也急,她这边只见出钱,没见进钱的,等生产产品稳定,她才放心把这块交给她大哥,自己开始跑销售了。
她利用的还是原有内衣的销售渠道,给那些各地的供销员发打火机样品,金属打火机成本在0.95元左右,塑料打火机是0.3元,这些成本都包含了设备折旧费和人工等费用,她给金属打火机订的价格是10元,塑料打火机1元。
这两款防风打火机的性价比远高于现在市面上同价位的国产和各种仿制打火机,虽然塑料打火机较为简陋,但压电陶瓷点火装置和防火罩的设计,让它身价倍增。
江梨觉得,这主要得益于陆勉的工艺简化设计,不仅保留了打火机主要功能,也大大节省了成本,在第一批打火机试产成功后,她信守承诺,直接把后面的两千元打给了陆勉。
陆勉也十分惊喜,他只花费了几天时间研究设计,来了两趟慎州帮忙指导设计投产,竟能得到这么丰厚的回报,这也让他对现在工作有了想法,不甘心于日后几十年继续守着厂子领着微薄的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