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2 / 2)
月亮高高挂着,草叶上已经下露水了,走到了马车面前时,她的衣角已经被沾湿。
她环顾了一圈,确认这辆马车就是她们两个人最常乘坐的那一辆。
她第一、二、三、四次被沈长胤抓回来,还有每天上朝,都用的这驾马车。
这辆马车看着其貌不扬,外面也没有镶嵌什么金银珠宝,但质量确实是非常好。
马车内空间又大,柜子又用的是上好的花梨木,这才能获得‘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沈长胤的青睐。
居然舍得给她?
她上车检查了一圈,确实发现了不少银子,还有一些干粮、换洗衣物、伪造的路引,甚至连地图都给她备了一份。
沈长胤这个人,当她不站在你对立面的时候,是十分体贴的。
她坐在马车的驾驶位,背靠着马车,望着天上的月亮,谨慎地思考了一会儿。
沈长胤突然要放她走,为什么?
她从所有的利益角度都思考了一遍,都没能理解。
最后只能临时归咎于,乡村生活果然净化人类心灵,沈长胤都开始良心发现了。
那她得趁着沈长胤回到京城、被京城重新熏陶成那个无所不用其极的权臣、改变主意之前,赶紧跑路。
她这一走,沈长胤在京城里的处境应该会难过一些,毕竟要独自一人面对波谲云诡,还丢了她这个三公主的借口。
想到这里,她耸耸肩。
没事,要相信这种大魔王的能力。
没有任何心软,谢煜牵起马绳,大喊了一声"驾",头也不回地往远方驶去。
夜路是越走越亮的,渐渐地,眼前开始了晨光熹微。
沈长胤的新马车在皇城门口停下,她尚未下车,就听下属在外面说:
"皇帝陛下领了文武百官和几位公主在这里,说是要为您接风洗尘。"
"知道了。"沈长胤整了整衣襟。
等她下车的时间略有些长,现场的官员们开始有些躁动。
之前被沈长胤坑得很惨的郭家,如今只剩下几个六七品的年轻小官,但也能随侍自己的上官,出现在这种场合。
她们领头,在官员中窃窃私语,表示摄政王遭逢大难,流落民间半个月,此时必定形容枯槁,憔悴不堪。
又不知道何处传来,摄政王脸上被划了一道已经毁容了的流言。
众人都相信沈长胤在这些日子里一定饱受折磨,现在的状态一定不好,毕竟她是尽人皆知的文弱。
今天算是个重要场合,史官也是到场了,此时正拿着笔和便携的小本子,写下'摄政王沈氏于马车中迟迟不肯出,轻慢天颜'的句子。
一只细长白皙的手就在此时,在嘈杂中掀开了马车的帘子,沈长胤款步从马车上走下来。
银白色衣裙一尘不染,身形修长,仪态温和大方,全身无可见的伤口。
那张人尽皆知清冷漂亮的脸上更是一丝伤口也无,反而因着沉着冷静的神态,更添几分光彩。
煌煌中如白日见月。
在场的人一时寂静。
谁也没有想到此人在经历了这样一番磨难后,不仅没有形容枯槁,反而维持了一贯的温文尔雅,风姿翩翩。
更因众人皆知她经历了生死劫难,在看她这般仪态时,就不自觉地将她与那些只是被富养出来的世家贵女区分了开来,更多一丝尊重。
皇帝和几位公主是没有官员们这般心态的,都只是平和地看着。
沈长胤走到她们面前,行了一个非常浅的礼:"圣上。"
皇帝也表现出了基本的礼仪:"沈爱卿。"
说罢她就朝沈长胤的身后看去。
等半天也没有等到第二个人从马车里出来,这才变了脸色,问沈长胤:"老三呢?"
几位公主也齐刷刷地向沈长胤看来。
这句话更是提醒了在场的所有官员。
是啊,摄政王与三公主一同出的事,怎么如今摄政王回来了,却不见三公主。
"三殿下遭逢大难,身心受惊,腰腹处更是受了两处刀伤,不宜长途奔波,便没有与臣一同回来,而是留在承州休养。"
沈长胤款款地解释。
百官都接受了这个理由。
只有谢家的这位皇帝和几位公主,都还在用意味不明的眼神看着她。
过了许久,皇帝才朗声大笑,拍拍沈长胤的肩头,看起来仿佛接受了这个理由一般。
实际却用只有周围一圈人才能听见的音量说:
"沈长胤,你是个聪明人,当初你与我谈判说要找个公主联姻,自然有你的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