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上妻 第220节(1 / 2)
亲信应一声是拱着手退出,不多会便领着一个兵卒进帐。
那兵卒单膝跪地行了个拱手礼,抬起头道:“我家将军说此事关系重大,还请大将军务必拨冗前往。”
能用我家将军称呼陈复元的,说明这个兵卒是他的亲信,并不是一般的传令兵。
杨北城背着手站在原地,将他上上下下打量了一番,问道:“说说看,渭峪关到底怎么回事?”
那兵卒清了清喉咙,往左右看了看。
杨北城会意,大手一挥,左右侍立的亲信皆退出帐外。
那兵卒这才压低了声音说道:“我家将军日前接到一封匿信,信上说王天霸的独子在他们手里,并附上一块古玉,让我家将军自个儿看着办。我家将军半信半疑,一边仍就调兵督战,一边命人将古玉送往敌营,谁知那王天霸见到古玉面色大变,当即允诺退兵百里,且主动提出要与大将军您和谈。”
“原来如此。”杨北城大笑,抬手捋了捋下巴上的胡须,“不过这个法子也只能拖延一时,但只要捱过这几日,援军就会赶到,到时就不怕他们了。”
当然,如果谈得好,西凉也有可能彻底退兵,两国重新修好,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不是每个武将都好战的。
杨北城就不好战,虽然没有仗打他就没有军功,没有军功就提升不了官位,但边境太平终归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幸事。这比起个人的军功官位要重要得多。
“那好,回去回复你家将军,本将军后天就去。”杨北城爽快道,脸上神情轻松不少。
那兵卒顿时面露喜色,谢过杨北城后行礼退出。
杨北城犹自沉思了一会,才传令各级将官来大帐议事。
这一议便议到了天明,待众将退下,他便也走出帐外,一边贪婪地呼吸新鲜空气,一边伸展胳膊活动着手脚。
一趟拳脚打下来,浑身汗流浃背,擦完汗正要进帐用饭,抬头便见自己多日不见的儿子急匆匆进了大营。
杨北城顿时脸色一沉。
儿子失踪的事他不敢声张,就连府里的刘氏也瞒着,只说是被殿下派去执行公务了。当然,四殿下的失踪也一并瞒着,若是让人知道他跟行刺陛下的贼子是一伙的,那四殿下就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所幸四殿下的身份只有少数几个人知道,如此才能瞒过众人。
思忖间杨文已经走到他面前,旁边几个亲信忙拱手施礼。
“给老子滚进来!”不待他行礼,杨北城面色沉沉地喝道,喝完气呼呼地先进去了。
杨文不自然地笑了笑,跟那几个亲信回礼寒喧两句才进了父亲的大帐。
亲信们识趣地避开。
他们是贴身保护大将军的,自然知道一些知人不知晓的内情。比如,二公子不是被殿下派去执行公务了,而是跟四殿下一起失了踪,很有可能还跟行刺陛下的贼子有关。
当然他们也不相信二公子会伙同贼子行刺陛下,多半是那个四殿下的主意,他想弑君谋害陛下,然后自己当皇帝。
自古皇家无亲情嘛。
大帐里杨文跪在杨北城面前,将这几日的遭遇说了。
杨北城听完后久久不语,半晌才低声问道:“这么说四殿下真跟那些人是一伙的?”
杨文抿着嘴,心里不以为然,甚至还有几分怨怪…
父亲这不是明知故问嘛,你自己演戏演了这么长时间,竟是一点内情也不给我这个做儿子的透露,现在事情都摆到台面上了,莫非你还要装模作样不成?
想到此杨文不由得抬头说道:“殿下说父亲您知道的远比儿子想象的多得多,难怪这么多天不见儿子也不着急,是笃定他们不敢会儿子怎么样吧?”
“混账!你居然这样跟你老子说话?”杨北城勃然大怒,额上青筋暴跳。这个儿子向来知礼听话懂事,这还是第一次如此无理的质问他。
可他问得理直气壮,偏偏这个问题自己还不好回答。
正如四殿下所说,自己知道的远比儿子想象的多得多,之所以没告诉他,便是不希望他参与到这些事情中来,到时即便自己因为这些事陷入危险,也不至让儿子跟着受牵连。谁曾想他才跟着四殿下没几天,四殿下就将一切告诉他了。
这个四殿下,唉…
杨北城颇为烦燥地跺跺脚,低头苦想了好一会儿,才道:“阿文,这事不是你想象的那样,为父对陛下忠心耿耿,绝不会做伤害陛下的事!”
第三百三十二章
大帐里气氛尴尬,有大头兵送来早饭,在门口被亲信拦住。
此时父子俩的谈话,实在不便让外人听见。
杨文心里冷笑,都到了这个时候了,父亲还想瞒他,完全是欲盖弥嶂,“父亲,您何苦再要瞒我…您一直忠心的不是陛下,而是武神王!”
闻言杨北城的眼珠子再次瞪大,像要凸出来似的,脸色气得青白,下意识地疾走几步朝营帐外看了看,转身劈头一把掌扇在杨文脸上,低声喝斥,“孽障,你胡说什么?”
“前段时日的淮城逆言,是您一手策划的,对不对?”杨文此时已经豁出去了,不管不顾地继续问道。
那丘济苍虽是敌人,可他说的话应该不假。
种种迹象表明,父亲真是那样的人。
事实上,他对于皇家并无多少了解,甚至对京城的杨家也感情生疏。所有的忠君爱国壮大家族的思想都是从书本上得来的,当然也有父亲的言传身教。
一直以来,他都以父亲为榜样,希望自己以后也成为父亲那样的人,戍守边强,忠心报国。可惜这几天的经历,颠覆了他一直以来的想象…
杨北城气得吐血,他没想到自己悉心教导了十几年的儿子,会因为对手的几句话而质疑自己这个父亲,伤心!实在是太伤心了!
该死的朱氏余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