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上妻 第344节(1 / 2)

“你,为何要救朕?”皇帝幽幽道。

姜氏道:“因为,她们冤枉了珞王,说是珞王给您下的毒,已经将他打入天牢。不瞒皇上,臣妇喜欢珞王,也曾有意请求皇上,把珞王殿下过继给臣妇,也好让九泉之下的亡夫有个承继香火之人。”

一旁的南宫淑妃听得怒了。

她万没想到,这个女人居然会在这个时候说出这样的一番话来。

她说的当然不是真的。

事实就是,珞王对皇上的确下了毒,怎么能说是冤枉了他?

“不是的,皇上,的确是珞王对您下了毒,人证物证俱在。他是皇子,臣妾哪敢冤枉他?”

“就因为他是皇子,而且他的生母还是罪妃,所以你们才敢冤枉他。至于人证物证,这后宫早已是你的天下,想要怎样的证据拿不到?”皇贵妃义正严词地接了话,“皇上英明,断不会被你们的诡计蒙骗。”

皇帝的眉头再次皱了皱。

“皇上,您相信臣妾,臣妾不是这样的人。”南宫淑妃这会儿总算后知后觉地知道,自己是中了这俩贱人的道了,心中不由得急怒交加,摇着皇上的胳膊道。

第五百二十五章

“淑妃,事情真相究竟如何,朕会彻查,你别哭了,哭得朕心烦。”

南宫淑妃心里委屈极了,却也不敢继续辩解,起身用衣袖擦了眼角的泪,惶然站到一边。

皇帝这才道:“你们都退下吧,朕想静一静。”

皇贵妃、姜氏各自应了声,行礼告退,同时吩咐跪在角落的太医们退下。

南宫淑妃磨蹭着不想走。

皇帝瞪了她一眼,神情微愠。

事实上,他是相信南宫淑妃的。

刚才姜氏和龙氏互唱双簧说的话,已然明明白白地告诉他,是嵘儿对他下的毒,他也清楚地记得那日是喝了嵘儿送的一碗参汤才昏迷的,可是在不清楚朝堂的具体形势前,他不敢有所动作。

在这个位置坐得久了,总要比旁人更沉得住气一些。

随着她们的离开,“皇上醒了”的消息也在大臣们中间传开。

没多久,以程恕、卫庭两位大人为首的朝臣们陆续来皇帝跟前请安。

之前南宫淑妃以皇上需要静养为由,不许朝臣们求见。

这回皇帝醒了,南宫淑妃自然不敢造次,当然朝臣们也不敢乱说。一通“皇上龙体康复可喜可贺”的马屁拍了后,便在皇帝的询问下奏起了政务军务。

当兵部尚书说到青木关大捷、有北狄军援助的事之后,皇帝脸上的神情变了几变,最终哈哈笑了,“北狄这个盟友,仗义,真仗义啊!”

老四的翅膀又硬了,扳不动喽。

“当时情况紧急,老臣恐京城生乱,擅做主召了琮王殿下回京,算算日子,这几天就该到了,还请皇上恕老臣偕越之罪。”

程恕说着,跪了下来。

对于手握兵权的将领,向来无召不得回京。

也因此慕彦峥虽然回了京,也不好公开露面。

程恕此举确实不妥,但也正如他所说,皇帝病重事态情急,身为儿子的琮王于情于理都得留在宫中照应。

皇帝心里不爽,但也没有立刻发作。

总算看出来了,这老东西远没有当初那般忠心了。

真是世风日下啊。

沉住气…

皇帝暗里腹诽一番,面上却带着笑,抬手虚扶了一把,“爱卿为大局着想,何罪之有?快起来吧。”

程恕也不娇情,谢过后就势起身,退到一边让其他朝臣奏事。

好在近来除了边境并无其他大事,朝臣们象征性地奏了一些事后,便在程恕的眼色下齐齐告退了。

由始至终,没人提及他的“病重”,更无人提及还被关押在天牢的珞王,没人求情也没人下石。仿佛他真的只是病了一场而已。

这群老狐狸,不可能不知道实情。

可他们却集体地缄默了。

想着即将带着战功回京的老四,想着先前在他面前咄咄逼人的姜氏,想着皇贵妃对他态度的冷淡,想着朝臣们难以捉摸的心思,皇帝心里烦燥极了。

早知如此,还不如不醒呢。

生平第一次,他对这个皇帝的身份有了厌倦。

他心里明白,当初穿过来时,要不是他占着慕氏二王子的身份,这龙椅哪轮得到他做。

这江山是苏战打下来的,说好的有福同享有难当,可惜他却害死了苏战,还害了那么多无辜的将士。

生平第一次,皇帝心里有了悔意……

寝殿内寂静无声,内侍宫女们都被打发得远远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