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1 / 2)

宋初适时地递上了一个台阶,为陈千楚求情道:“皇上,如今京都城内外受敌,皇上不如留陈将军一命,让他为皇上守好京都。”

李昂平静地接下了宋初的台阶,恩威并施,“陈千楚,尽好你的职责,要是再发生一次这种事情,朕一定亲自取你狗命。”

陈千楚领命退下,宋初坐在大殿一侧,看着这殿中大臣脸上各异的表情,她微微垂眸,面无表情。

京都已经被围困了,局已经设好了一半,接下来,就差最后的东风了,只是这最后的东风同样会给他们带来最危险的境遇。

但是,宋初不会怕了,也不能再怕,现在的她必须为温言州,为这天下黎民唱好这出戏。

第111章

李昂的病越来越重,他开始越来越力不从心,草泽可以给他吊着命,却无法补好他这具已经耗尽的身子骨,在猜疑中,他可以信任的人越来越少,就连国师宗正,也已经上了他怀疑的黑名单

永州久攻不下,外人都以为温言州是准备更改计划,先行收复永州附近的州郡,所以战略性的带领军队转移目标,去了离京都更远的地方。

温言州这一行为在朝中如同红铁入水,直接把朝中那些有杂七杂八心思的人都给炸出来了,宋初看着朝中臣子上奏的折子,顺水推舟的把几个上官雍在朝中的心腹给引入了局。

李昂本一直忧心温言州会在手握军权的时候反手夺了他的帝位,如今温言州带兵深入敌营,他反而觉得放心了,京中的局势不算安全,但是只要把永州的麻烦解决了,其他的就都不算问题。

再说,他自己也知道自己活不久了,只要在他死前他能坐好这把椅子,等他死了,一切也就都已成为定局。

他不信温言州,但是他又在相信温言州的能力。

京都事务不断,宫中更不是一个清净之地。

自从温言州离京,宋初带着孩子住进宫里之后,每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宋初就站在东宫最高的那座阁楼上,看着这巍峨的皇城,看着这权力的最中心,她只觉得满目苍凉,他的阿言,一辈子都被这皇城里的人和事牵锁着。

阿玉给宋初披上了一件披风,向后退了一步,“太子妃,要起风了,还是回寝宫吧!免得再受了风寒。”

“阿玉,你看着皇城,金瓦红墙,亭台楼阁,多少人想住进来,多少人想成为这皇城的主人,可是这红墙,是用多少人的血浸成的呢?”

“太子妃。”阿玉知道宋初是在忧心温言州在前线的情况,可是劝又不知该怎么劝,只好一脸为难的守在旁边。

“阿玉,去传太医,就说本宫突然心悸,胸闷难受。”宋初闭眼,轻轻叹了口气,小声在心里开口道:“日子差不多了。”

太子妃不适的消息很快传到了李昂的耳朵里,李昂正打算照例让身边内侍前去探望的时候,国师宗正却连夜进宫,跪在了李昂的跟前。

“皇上,天象所指,要出大事了。”

宋初要的“东风”,到了。

国师天象混乱,前线急报来传,薄薄的一张纸,短短的几句话,却像是催命的毒药,让李昂本就病入膏肓的身子直接重击在床。

太子李晟率领军队过千指山绕行,却在千指山下遭遇伏击,援军赶到时,只见横尸遍野,不见太子踪迹,援军将军猜测,太子是被逼近了千指山,正全力搜寻。

但是,千指山地形复杂,全然都是些悬崖峭壁,其中更有数不清的毒虫猛兽,如今太子殿下生死未卜,很有可能会找不回来。

皇上卧床不起,太子又生死未卜,京都局势日益复杂,最后李昂下旨,册封李琛为皇太孙,由福星太子妃携皇太孙垂帘听政。

看着一身正装的李琛,宋初半跪在李琛的面前,轻轻揉了揉李琛的脸,“琛宝,接下来就要和那群虎狼面对面了,害怕吗?”

宋琛安抚似的看着宋初的眼睛,奶声奶气地说出了一段听起来都不符合他这个年龄会说的话。

“母妃,有什么好怕的,儿子知道儿子身后有你,有父王,更知道这是儿子要尽的义务。”

宋初含笑,替李琛带上了发冠,带着他朝着殿外走去,用着只有他们两人才能听到的声音开口道:“那咱们母子,就替你父王守好这块地。”

固有太后皇后垂帘听政这一说,可是这太子妃携子垂帘听政,还是千百年来的头一遭,朝堂上很多上官雍的遗留心腹开始趁机搅浑水,一个朝堂里闹闹哄哄的,光是听就足以让人头昏脑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