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6章 史上第一次网络罢工(2 / 2)

但整体负载能力较平日低了不止一个量级,不得不采取限流措施。

各行各业无数使用彼岸云服务的企业和商户,早已提前挂出“系统维护,敬请谅解”的‘免战牌’。

就连像12306之类依托于彼岸云服务的政务网站,切换到备用云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随着彼岸系服务“集体掉线”,人们才后知后觉地意识到,不知从何时起,这些软件和服务早已像水、电、煤一样,深深融入日常工作和生活,成为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

上一次出现类似情况,还是某些特殊时期暂停公众娱乐活动之时。

即便彼岸提前数天进行预告并公布了补偿方案,仍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不便,迅速引发全网热议:

“这也太不方便了吧!我中午正打算用微信给朋友转账救急,结果发现支付不了,打电话才知道停机维护,就不能选个更合适的时间吗,这不是耽误事儿嘛!”

“中午跟女友约会,结果微信挂了,回归打电话和发短信这种古早方式沟通,好麻烦啊”

“虽然微信支付用不了有点麻烦,但看到公告里说‘响应国家数据安全要求’,突然就理解了,毕竟之前数据泄露的新闻太多了,企业肯时间做安全加固,总比出事了再补救强。”

“提前三天就开始推送通知,还反复提醒时间点,上面提前写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看得出在尽量减少影响。补偿的措施也都很有诚意,起码态度到位了。”

“提前预告有什么用?我的小店全靠微信支付收款,一个小时不能收钱,生意全停了!现金找不开,银行卡刷不了,损失的流水谁来赔?”

“连一个小时都忍不了,不会提前做好时间规划,也就这点出息了。”

“想开点,中午12点停机其实挺合理的,正好处于人们吃午饭的时间,总比选在工作日的办公高峰期强吧~”

“彼岸云计算停机前,我们公司提前收到了彼岸的邮件,连备用方案都给了建议,还让人做到什么程度?”

“彼岸就是垃圾,说维护就维护,一刀切吓唬谁呢?没了微信还有支付宝,缺谁不能活?”

“那要这么说,几年前有家大厂光缆被挖断直接部分服务中断长达8小时,最后只是一封道歉信了事,连个赔偿都没有不是更无耻?是哪个宝我就不说了.”

不仅大众争论不休,各路早已蓄势待发的媒体第一时间发表评论:

《南方周末》:“有阿里技术专家表示,市值万亿的科技巨头竟需全局同步停机,是架构的失败。现代分布式系统应追求灰度发布与故障隔离,这种‘一刀切’方案极不专业,这不是天灾,而是人祸”

《新京报》:“在‘永不离线’成为默认标准的时代,彼岸主动停机维护反而是一种‘逆潮流’的清醒。

企业愿为长远安全牺牲短期流量,是对用户负责的体现,这种‘慢下来’比‘跑得快’更需要格局。”

《钱塘晚报》:“彼岸停机一小时,相当于小半个华夏数字社会停摆。这已远超企业行为,而是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公共事件。

它清晰展示了什么是‘大到不能倒’,也警示需对这类企业加强公共监督。”

《华夏互联网周刊》:“停机维护的本质是技术迭代的必要成本。

彼岸敢于对微信、游戏、云计算三大核心业务‘动刀’,侧面印证了其系统架构的可扩展性——敢停机的企业,往往有底气在短时间内完成高难度技术切换,这比‘永不宕机’的空喊更显技术自信。”

《澎湃新闻》:“彼岸系公告称为了‘安全加固’和‘响应国家整改’,但为何如此仓促?安全维护更新应是持续、静默的过程,而非轰动华夏的‘网络罢工’。

不得不让人怀疑背后有非技术因素的驱动,或是向监管层的强势表态.”

《36氪》:“.我们粗略估算,彼岸本次停机一小时明面损失超5亿,潜在的损失更是高达数十亿。

幸好彼岸未上市,否则市值影响更大。

而且通过刚才评估,为了消除停机带来的负面影响,安抚公众情绪,彼岸这次额外的补偿规模大概在百亿左右。

从中可以看出,即便遭遇这种不可抗力的维护,提前发布预告、彼岸还是依旧是那个彼岸,一切为用户着想,试图把影响降至最低。

说实话,小编觉得陈默也不是故意的。”

我就是故意的!

南山壹号院里,男人端坐在书房,手中拿着那部能控制华夏互联网半壁江山的手机。

像个幕后终极大boss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