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1 / 1)

('

&e&e小少年不敢多看,竭力让颤抖的双腿站稳,绞尽脑汁地想着活命之道。 &e&e“你叫什么?” &e&e端坐在椅子上的郡主,不紧不慢地问道。 &e&e小少年想答,奈何嘴张了数次,愣是发不出声音。他焦急地用手指着自己的喉咙。 &e&e副审理潘长青眼睛一斜,冷笑一声:“郡主,这小子装模作样,请容臣单独审问片刻。保准他老老实实什么都交代。” &e&e另一个何副审理不甘示弱,争抢着要在郡主面前立功。 &e&e姜韶华瞥一眼目露绝望的小少年,冲着两位副审理笑了一笑:“本郡主先单独审问,如果实在审问不出什么,再劳烦你们出手。” &e&e两位副审理恭敬地退了出去。 &e&e门开了又关上。 &e&e刑房里只剩两人。 &e&e姜韶华依旧端坐,目光定定地落在面色惨淡的小少年身上:“现在没有别人,只有你我两人。你有什么不能对人言的苦衷,现在说吧!” &e&e“我只给你这一次机会。如果你不能说服我,就不必见明天的太阳了。” &e&e这不是威胁。 &e&e这是事实。 &e&e在南阳郡,冲突冒犯了她这个南阳郡主的,下场只有一个。小少年来历诡异,被视为刺客不算冤枉。 &e&e小少年心里一颤,目光急切地搜寻。姜韶华会意,淡淡道:“你口不能言,会写字?” &e&e小少年疯狂点头。 &e&e刑房里确实有纸笔。 &e&e姜韶华以目光示意角落处的桌子。小少年深呼吸一口气,走过去,从桌子里寻到了一摞纸和炭笔。 &e&e他迅疾铺好纸,握住炭笔快速写了起来。 &e&e“你写的是什么?”耳边冷不丁地响起郡主的声音。 &e&e全神贯注的小少年手下一抖。她什么时候过来的?怎么一点走路的动静都没有? &e&e姜韶华看着满纸奇怪的字迹:“你写的字,每一个都很奇怪,少了许多笔画。有的能勉强猜出是什么字,大部分我都不认识。” &e&e“你到底在写什么?” &e&e小少年绝望得都想哭了。 &e&e嗓子不能说话,写字对方不认识……等等! &e&e小少年重新抽出一张纸,炭笔快速挪动。不到片刻,出现了一幅简单的图面。 &e&e画上寥寥几笔,却格外传神。一个高大青年,正在爬山。 &e&e下一幅,山路栅栏破裂,青年从山上掉落。 &e&e姜韶华看一眼画,再看一眼少年的小胳膊小腿:“你是从山上掉下来?官道附近十里都没有山。还有,这画上的是个成年男子,你看着不过十岁模样。” &e&e小少年面色茫然,目光也暗淡下来。他握紧炭笔,抿紧嘴角,低头画了几笔。 &e&e天空,狂风,闪电,被雷劈中的焦黑人影。 &e&e所以这是…… &e&e“你这是在立毒誓,如果有半句假话,就天打雷劈?”姜韶华有些好笑地猜测。 &e&e小少年用力点头,心里却一派颓然沮丧。 &e&e这些话,怎么听都不像真的。好好的成年男子,怎么忽然就变成男童? &e&e姜韶华收敛笑容,默默打量着眼前小少年。 &e&e这世间,怕是只有她才会信这样荒谬的话。 &e&e毕竟,她昨日才重回年少。 &e&e第21章 收留 &e&e“姑且算你说的是真的。” &e&e短短一句话,在小少年耳中如同天籁一般。小少年激动得眼泪都快飙出来了。 &e&e姜韶华问:“你以前多大?” &e&e小少年左手竖起两根手指,右手竖起五。 &e&e“二十五,”姜韶华略一点头,示意这个问题过关:“你生在何处长在何处?” &e&e小少年愣了片刻,握着炭笔闷头画了许久。 & ', ' ')(' e&e当姜韶华看清这幅图画后,也沉默了。 &e&e画上的物件一样比一样奇怪,通通没见过。 &e&e这个小少年,或许来自异邦,或许来自天外。总之,绝不是大梁人。 &e&e“你不是大梁人。”姜韶华注视着小少年的眼睛。 &e&e小少年目中闪着水光,点点头。 &e&e“你之前穿戴奇怪,头发也格外短。这都是你本来的模样。”姜韶华慢慢说道:“你是不是很想回去?” &e&e小少年先点头,然后苦笑,指了指自己缩小了许多的身体,脸上露出无奈之色。 &e&e现在他这副模样,只怕出了南阳王府,就会被人拐走。 &e&e便是没人拐他,他嗓子说不出话,对大梁一无所知,又身无分文,能去哪儿? &e&e还是先留在王府,至少有吃有喝有住。 &e&e眼前这位郡主,虽然年少,却出人意料的冷静沉稳。从相遇到现在,一桩接一桩荒谬的事实,她都未震惊失态。 &e&e“你想留在王府?” &e&e小少年迅速回神,郑重地冲郡主拱手。 &e&e这是他刚学来的行礼方式。 &e&e姜韶华似笑非笑地扯起嘴角:“本郡主从不养闲人。你有什么能耐,说来听听。” &e&e小少年想了想,挥起炭笔在纸上迅速画了起来。 &e&e姜韶华凝目一看。 &e&e一株禾苗,麦穗沉沉甸甸。一株水稻,稻穗几乎压弯了稻杆。还有高粱豆子黍米等等,无一例外都有大的夸张的果实。 &e&e姜韶华眼眸倏忽一亮:“你擅长种田?” &e&e小少年终于咧嘴笑了,点头后,又画了一块地,两个大粮囤,骄傲地挺直胸膛。示意自己没有吹牛。 &e&e民以食为本。南阳郡十四县,家家户户都有田,其中有四个还是产粮大县。 ', ' ')